契结同心(167)
作者:寻香踪
即便是倭贼下不下山,这个季节的山上一两天还饿不死他们,但是时间一长,那还是只有死路一条。
寅时末刻,这是天亮前最后一段黑暗的时间,倭贼再次进行了突围,这一次,他们采取了全面突围的方式,派出了无数小股。
水师官兵依旧采取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动的战略,他们小股来,这边就小股消灭。
这次全面撒网的方式对倭贼来说,也不是全然没有收效的,从北面冲下去的倭贼中,有两名武功高强的倭贼小头目夺了水师将士的两匹坐骑,径直往东北向逃窜而去。
莫尽言知道消息之后,便想打马追上去,被俞思冕拉住了:“小莫,不要去追了,大局为重。”
莫尽言有些愤恨地踢了一下脚边的石子:“便宜他们了。”
俞思冕笑道:“让他们去,就算是没有逃出去两个,我还准备放回去两个呢,让他们回去传个信,好知道我们大明水师的厉害,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肆意来犯!”
天亮之后,万安所的五百骑兵果然赶到,将不大的小山围得跟铁桶似的。倭贼负隅顽抗,与水师官兵在山上山下对峙了一天一夜,最后倭贼见大势已去,缴械投降。
这一战,歼敌五百四十六名,俘获倭贼三百八十名,仅有两名倭贼逃脱。水师将士阵亡二十八名,负伤六十七名。城中房屋被烧毁若干,有一家三口在大火中丧生,余者平安。这是历年来抗倭所取得的最大胜利,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
但是莫尽言心中全然无喜悦之情,虽然是胜利了,也还有二十八名袍泽殉职,三名百姓丧命,这就是二十九个家庭的破碎。杀多少倭贼,也挽不回逝者的生命。只有让倭贼彻底不来进犯,这才是最终的胜利。
这一次,若不是因为俞思冕和莫尽言正巧在长乐结契兄弟,莫尽言又及时发现了倭贼的探子,那损失可就不是这点了。
对此,俞思冕、关龙飞以及梅花所、万安所的将士都得到了都指挥使司的嘉奖,这其中获利最大的要数关龙飞,因为他甫一上任,便立此大功,以后的仕途必定会顺风顺水的。
倭贼头目押解到福州,交由都指挥使司,再由他们押解去京城让朝廷处理。倭贼喽啰也都关押在各地的大牢里,听候朝廷的发落。
俞思冕办完所有事宜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到福清。因为莫尽言提出来,这长乐的城墙修筑一事迫在眉睫,万不可再拖延了。俞思冕觉得在理,便留下来想办法促成城墙的修筑。
俞思冕和县令胡大人在醇香楼摆了一场压惊宴,将长乐城的富户乡绅都请了来,整个醇香楼的楼上楼下座无虚席。名为压惊,其实是赈款修城墙。
酒过三巡,俞思冕站起来道:“此次抗倭大劫,俞某要感谢在座各位的积极配合,我们才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俞某先敬大家一杯。”
喝过酒,在座的人都不说话,等待着他的下文,因为请他们来,绝不是只为了感激他们的。说起来,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受惠者,要感谢的,自然是要感谢座上的两位父母官,这次要不是他们及时援救,哪里还有他们坐在这里喝酒聊天的机会。
俞思冕笑道:“今日俞某有个不情之请,其实也是为了全长乐城的百姓和在座诸位的安危请命。这次倭贼之所以能在长乐城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原因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我们的城墙过于颓败,已经失去了城墙的防御意义。试想,如果我们有一个固若金汤的城墙,我们还用担心半夜睡觉时会被倭贼登门造访吗?”
在座的人一听此言,都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
俞思冕见效果已经达到,自己坐下来,推了一把胡县令。
胡县令连忙站起来:“俞大人所言极是,我与大家一样,日夜都为这破损的城墙寝食难安。所以这修筑城墙的事是迫在眉睫的,不能再拖半分了。只是县衙囊中羞涩,无力承担如此浩大的工程,所以只能向百姓求助。上回我已经发公文倡议大家捐款修筑城墙,只是收效甚微,故城墙迟迟修不起来。”
一个乡绅道:“胡大人说的都在理,只是需要我们出多少银子呢?”
胡县令道:“我们本着自愿的原则,各位量力而行即可,并无确数。”
俞思冕在一旁笑吟吟补充道:“修城墙一事,是造福子孙千秋万代之业。有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墙,便能够高枕无忧,大家这是花钱买平安。诸位放心,我们会在城门处竖一道功德墙,捐款名单与数目都会记录在上。这次所募得的款目,可由在座的各位推荐几位代表来监督其去处,让这笔款项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俞某愿与全城百姓共进退,在此我先抛砖引玉,捐献三个月的俸禄为修城墙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