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印(75)
那是一整片天地向他诉说的情意,因至纯至真,故无悔无怨。
——他本是天外金仙,至圣至善;——他本是天地真灵,至纯至真。
人间万年,一者守住了善,一者守住了真,便皆位列仙班,并肩一步踏出,便踏破虚空而去,从此诸天万界自在穿行,与日月同辉,与穹宇同寿。
七彩云霞席卷千里这样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凡人的眼去。
后来这天生异象的所在,有父母官开山修道——好巧不巧,又是那位海陵郡守——这位父母官将山间一处高悬的断崖,起名为“登仙崖”,据说是有夜得神君托梦,道其尘缘已了,这便成仙而去,让他不必挂念。
朝中不免有人腹诽,一次两次,怎么什么好事都是你儿子的?连成仙都能拿来胡说,可真是……真是皇上都不发话,也没人敢说什么。
栈道初成,断崖上立起一块石碑,待看到那“登仙崖”三个大字,就更没人敢再多言一二——朝中无人议论那题字落款的“文青先生”是谁,可那字是何人手笔,却都是认得的。
也有凡人百姓言之凿凿,说是亲眼见到了仙人踏空而去,且一见就是两位——凡人嘛,自然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诸般传说,全按着自己的心思来臆测编撰——于是传来传去,便传成是有人间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爱侣,靠一份人间至情感动了上苍,携手成仙而去。
故而这一处登仙崖,往后几百年间,求姻缘的反倒比求仙缘的更多一些,便又是后话了。
作者有话说:太上忘情不是无情,后记里说,这章也不是终章,还有个尾声
第三十四章 尾声
仙人去仙境,凡人留人间。
这一处人间,注定无神无佛,诸般苦楚,唯人自渡。
人活一世,贪爱恨嗔痴,求权名利禄,便是想开了不贪不求,也难躲开嫉恨算计,难看清虚情假意,难不听恶人恶语,难不见恶人恶行。
最怕是还有无妄之灾一夜落到自家头上,落得有怨难伸,有冤难诉的下场。
纵然洪福齐天到把这诸般苦楚都避过了,也避不过最终四字,生老病死。
凡人生来寿数不过百年,贵为天子也不能免俗——永延帝在位三十六载,仁厚爱民,躬勤政事,虽不能保年年风调雨顺,却也算是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及到六十大寿后禅位做了太上皇,转而鼓捣些养气之法,修道之术,也未大动gān戈劳民伤财,无非是关起门来,琢磨消遣一番罢了。
凡人琢磨着怎么成仙,那自然是怎么琢磨都琢磨不出个所以然的,不过看这位六十有六的太上皇信手翻书的模样,也不像是真一门心思要在这道家典籍中找一个寻仙之法。
“进吧。”
突闻叩门之声,他头都未抬,随口吩咐了一句,半晌听不见人问安,方抬眼去瞧,便见来人笑笑地抽走他手中书册,拉了他的胳膊道:“别看了,看也没用,还是跟我走吧。”
“涌澜,你好不容易规规矩矩敲一次门,能不能别拉拉扯扯,这又是要拉我去gān什么?”
话是这么说,却也不是真的怪罪这人无规无矩——他任由来人拉着他往门外走去,心里头只觉得十分高兴,又不明白如此心喜,喜在何处。
“还能gān什么,带你成仙去呗。”
来人含笑作答,拉着他走出门去——便在迈出门的这一刻,他突然想明白了,成不成仙放到一边,他如此开怀,只因这人他已久未见过——他已活了这样久,活得头发都白了,终又见了他一面,眼见他还是风华正茂的模样,便就十分高兴。
承平六年,一代明君于梦中含笑而逝,去得无苦无痛,是个善终。
深宫之中烛影摇曳,守夜的宫人莫名睡得深沉,无人得见chuáng前立着两道人影,作一僧一俗的打扮,却恐怕都不是人。
虽不是人,却也不是鬼——真佛抬手执礼,颂祷赐福的经文还未出口,便被身旁的神君生生打断了。
“你别念你那些劳什子,他打小就不信佛,听着烦不烦。”
这位神君也不管真佛相度是多么大的福缘,挥手间招来命书一册——仙人不可gān预尘世,但这位神君自带一方小天道,为凡人改一改三生命数,倒也不会有什么天罚一说。
“他这辈子,劳神操心太过,往后三世还是做个富贵闲人为好。”
凡人生世流转,无非薄书一册——仙人一言定三生,便是往后三生三世,世世富贵,平安喜乐,姻缘美满,子孙绕膝的命格。
逝者不知身后事,百年功过都须jiāo予旁人评说——这位一生文韬武略,可算有功无过的盛世明君,身后谥号足足拟出了三十二个字,去哪个,留哪个,礼官各有各的道理,谁都不让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