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印(2)
边涌澜坐在二楼临街雅间里,胳膊肘抵着支开的窗棂,闲适地一手撑头,一手执着酒杯,向楼下望去。
僧人行至楼前,许是闻见了人间烟火的味道,脚步略停了停。门口引客的小二见机招呼道:“大师可要用个斋饭?”僧人并未作答,明明不能视物,却似有所感,微仰起头,向楼上望去。
有雾的夜晚是不起风的。
没有风,花却动了。
边涌澜放下酒杯,手指轻轻抚过放在桌面上的佩刀。指尖微弾,刀身出鞘半寸,一缕刀意像chūn风chuī皱湖水,涌动地投入夜色,拨乱一树辛夷。
饱满如紫玉的木兰花瓣扑簌而下,僧人立在树畔,花瓣尚未及身,已略侧过头,正正望向刀意来处。
楼前掌了一排灯笼,明晃晃地映亮满树繁花。花影落在盲僧面上,称得他肤色瓷白,又被烛火镀上一层暖色,终于有了几分人气。
边涌澜不语不笑,静静与他对视,见那僧人只漠然望了此处一眼,便竟自牵驴而去,背影端庄肃寂,自夜幕中裁出一个古井无波的轮廓。
挽江侯外出行走从不用化名,反正他的脸见过一次的人就不会忘记。他又不喜遮头藏貌的易容之术,使了化名也没什么用处。但到底此番孤身出京,无人暗中随侍,便行止小心了些,于睡梦中都留了一丝心神。
子夜人畜入定,边涌澜却突然醒过来,听得门扉轻响,有人扣了一声,隔了片刻,又扣了一声。
他合衣下chuáng,走到门边,也不问是谁,一手横刀身前,一手拉开门。
门外空无一人,客栈中一片漆黑,只走廊尽头有一线微光,自最末那间客房中透出来,房门半开半掩,明明白白的请君入瓮。
挽江侯冷眼看着那一线幽明,毫不迟疑地走过去,走到一半,蓦然挑了下眉。
习武之人对距离最是心中有数,这走廊比他目测的长,长得有些蹊跷。
他握紧刀,觉得寒意浸透衣襟,chūn天的夜晚称不上暖和,但也不该这么冷。
可是有刀在手,挽江侯就不知道怕字怎么写,当下几个起跃,身法翩然,无声地落在那扇透光的门前。
穿过半阖的门扉望去,只是一间寻常客房,有chuáng、有桌,桌上点着灯烛,桌畔坐了一个人,微侧着身背向门口,看打扮是个书生,手中拿着一卷书册,凑着灯火夜读,口中嘀嘀咕咕,细听下念叨的不是之乎者也,而是“为何不中”。
边涌澜心下有些讶异,大比之年早就过了,便是落榜的书生再不甘心,也没道理在一间京郊客栈里盘桓这么久。
“为何不中?为何不中?”桌边那人像是真的伤心,又像是知道终于有人听见了他的伤心,戚戚哀哀地回过头——头是回过来了,身子却未动,脖子整个扭了个个儿,大约是伤心得紧了,哭出两行鲜红的血泪。
“…………”挽江侯心知自己现在不是在做梦,就因为清清楚楚知道不是在做梦,才难得有些无措,面上倒是还镇定,脚下退了一步,“铛”一声拔出刀……没拔/出/来。
一只手突从他身后伸过来,按住了他拔刀的手——那确是只人的手,手上带着人的温度,手指修长,不见如何加力,只一按、一推,便把已然出鞘的兵刃又推回鞘中。
边涌澜扫了一眼按住自己的手,见那手腕上戴着一串朴素的佛珠,心下稍定,却不转身,只又退了一步,便觉脊背贴上另一具温热的人体,鼻端闻到一股若隐若现的佛香。
“……先前与大师打了个招呼,大师却不理我。”
不管屋中那东西是人是鬼——多半不能是人吧——但这离奇的光景中好歹还有另一个人在,还是个和尚,挽江侯便又捡回了惯常的不拘一格,放轻语调,尚有余裕闲话了一句。
“贫僧法号昙山。”
僧人自报法名,算是有礼数地回应了那句“你不理我”,又微垂下头,看向身前几乎贴在了自己怀中之人——他面上仍蒙着那条灰布带,理应看不见什么,却似对眼前光景了然于胸,淡声道:“莫怕,它出不得这扇门。”
边涌澜待要回话,却觉身后那位高僧抬起另一只手,按住自己肩头,用力一推——以他的武艺修行,下盘本是极稳,哪怕现下没有防备身后那和尚突然发难,也不至于被人一推就踉踉跄跄撞入房中,真是活见了鬼。
鬼很高兴,它出不去,有人愿意进来也是好的,当下迫不及待地倒履相迎——身子朝后,脸朝前,呜呜咽咽地扑上来,三尺长的舌头一股脑垂下,嘴里仍念叨着“为何不中”,舌头长倒是没碍着它口齿清楚。
挽江侯佩刀终于出鞘,闪身避开扑过来的东西,一句话说得既急且气:“你们那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规矩被你喂了狗么?”他躲得快,骂人也快,出刀、吵架一气呵成,哪个都没耽误,“你呢?你专推人入地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