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天下(35)
到了隋殇帝杨广这时,上元节的节目就更是花样翻新,出陈推新。花灯的制作不光是式样的问题,而是到了繁琐奢华的地步。宫里的灯用的全是各色绢丝,糊成各种精巧别致的式样,装饰上各色珠玉金银,闪闪华光,不必燃就已经耀眼刺目。就连点的油,也不是普通的油膏,全是从仙罗,回回,百济各国进贡而来的凝脂油膏,加了各种来自西域的异香,烧起来不光没有烟,还散发徐徐清香,格外别致。
而民间的灯会也开始初具规模,各家各户的灯也是花样别出。一条条大街小巷,一个个坊间里弄,俱是一片灯海。
各家各户,男女老幼,你拖我携,在这个节日里尽情的欢乐。
后来,乱世之下,这上元节也荒废了。
到了武德年,才渐渐有复兴起来。
如今贞观了,第一个上元节来到了。
本来,是应该好好热闹一番的,只是……
宫闱喋血,耻辱盟约,天下大旱这多灾多难的过去一年,压抑着所有人,没有多少情绪过个热闹的节日。
虽然依然解宵禁三天,依然在长安举办了灯会,但在大内和东宫的灯会比之往年还是低调了许多。
往年,李渊是最喜欢这种热闹的节日的。和自己的爱子宠臣们一起,被那些吵闹嘻笑的皇子们包围着,身边围满了桃红柳绿的娇艳妃嫔们,尽情的喝酒唱歌跳舞,享受人生。
何等快意。
可今年,只怕他没这个心思了。
睹物思人,观灯思情,触景伤心。
而住在东宫的新陛下新皇后自然也是知道太上皇的心思的,也就不去触及他的伤心处了。安份在东宫低调的过节。
长孙是个朴素的人,自然也不会在东宫铺设太奢华的灯会,也只是各殿的嫔妃做了些各色花灯,放在一了,也算应了上元节。
小孩子们完全不知道大人们的心思,过节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兜里揣着面果子,手里提着灯,追追闹闹,玩的起劲。
“太子殿下小心,小心呀。”跟随着的小太监躬着腰气喘嘘嘘跑着,嘴里不住轻叫。
承乾才懒得理他,一溜烟的奔了进去。
一到庭前,顿是被眼前的景色震住了。
好多,好多,好多的荷花灯。
一盏又一盏,小小的,粉红色的荷花灯,漂浮在庭前的池子里,慢慢的慢慢的朝一个方向漂浮着。
每一盏灯上都点着一碟香脂,小小的火光,脉脉的清香,摇摇曳曳,浮浮沉沉,将整个前庭妆点的宛如一个仙境。
而那个人,一身素色的稠衣,缀着银水貂毛边,披着一头乌发,站在池边。手提着一根长长的檀木香枝,点燃一盏又一盏荷灯,然后看着宫人们把点燃的灯放在池水里。
他不敢出声喊她。
她点灯点的那么认真,看着灯漂去的眼神有那么忧伤出神。
他怕惊扰了她。
“太子殿下。”还是一旁放灯的宫人看到了他的到来,轻声唤道,低首伏身施礼。
她没动,依然站在池边,痴痴看着越漂越远的荷灯。
半晌,她才回头。
“太子怎么来这儿了?”
承乾扭了扭手,小嘴撅了撅。
“难道我不能来吗?”他有些委屈的撒娇。
张晋淡淡的笑,眉目间依然掩不去的哀伤。
“今天是上元节,太子应该在东宫,和陛下,皇后在一起。”
“我不要。东宫一点也不好玩。”承乾撅着嘴,跑到她身边,一把隈向她。
张晋伸手揽过这稚嫩的孩子,宽大的衣袖拢着承乾的肩。
一股淡淡甜甜的香气蹿进他的鼻子。
承乾伸手拽住她的衣袖,凑到鼻前闻了闻。
是桔子的甜甜香味。
“县主,你吃桔子了吗?”他问。
“冬天怎么会有桔子吃呢。”
“那你身上怎么会有桔子的味道?”
“这是用桔皮炼的香。”她笑着说。
承乾也笑了,又拽过衣袖使劲闻了闻。
“真好闻,我都想吃桔子了。”他说。
张晋浅笑,揽着他的肩缓缓走到廊前,拾阶而上。
廊下,挂着四五只花灯。
承乾睁大着眼,直勾勾看着那四五只花灯。
“县主你这的灯好漂亮呀。”他惊叫。
“都是画了样去外面的作坊定做的。”
“比东宫的灯漂亮多了。”承乾蹿到灯前,左看右看。
“宫里的手艺怎么会不如外面的呢?”
“她们每年都做这么几样,我早看腻了。县主,这个是什么呀?”
“这是走马灯。”
“会动的呢。”
“嗯。”
“里面这些画是什么?好像是个故事呢。”
“对,讲的是八个神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