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传(17)
顾长生睨了夏侯日月一眼,随后,说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攻破不了的坚城。所有坚城,都是可以攻克的!”
“所有坚城的存在,其实只是为己方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完全抵挡住敌军。”
“而柔然,就是被这个盲点所惑,产生了一种心理暗示:只有攻克了雁门关,方能入侵中原!所以他们才会一直被我军牵制在此。”
顾长生滔滔不绝的说着,顾盼间,神采飞扬之至,“——若我是柔然之主,我只会分出一小支部队在雁门关攻击,一方面是为牵制雁门守军,另一方面则为吸引天朝的注意力,让他们与我在雁门缠斗不休。而我的主力部队,却早早的越过边境,绕过雁门与幽水,直入天朝腹地,寻找敌人的主力部队进行大决战。或者,直接偷袭其他富庶城市,令中原人损失惨重。——毕竟,对于柔然而言,跟天朝军队作战,速战速决远比拖延有利。而且,我还会与其他异族相交,在我与中原人交战时,他们则从他路入侵中原,让中原军队手忙脚乱,四处分兵与之战!”
“不错!”夏侯日月听到慷慨激昂处,不由击掌道,“的确如此!”
顾长生从容一笑,淡淡道,
“——所以,我说过了,当柔然人的主力军队攻打雁门关时,他们就已经注定了败局。”
第五章
六月,柔然攻克雁门关,赵向南身亡。王急会高宗,共对柔然。高宗之谋,王皆预之。高宗曾遣王约李钟于祈原共战柔然,李钟严拒之。
七月,于祈原与柔然人战,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用慈石吸附柔然铁骑,再以石漆烧之,余者皆捕杀之。雁门柔然来援,俱悉数杀之。
是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尽歼柔然九万人。王恐无人收殓,酿致瘟疫,故以火尽烧之。自此,祈原易名无归原,民间又作荒骨原。
王又令将士改弦易帜,佯作柔然溃兵,诈入雁门关。会冠军将军部及瑞王部大胜。
城破之际,阿必勒溃逃,王追擒之,并擒阿必勒及其族党,送长安,斩之。
如此,高车、南其、柔然三郡皆平。
军中但有伤亡者,王厚慰抚之。将士皆涕泣,深以为恩。
王之威名深植三郡,自此数十年,三郡妇人常以之以止夜儿啼。
(史臣曰:祈原之战,广犯兵家之忌。世人常笑谓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是役之胜,乃天佑也,非人力也。
孰不知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善兵者必因敌而用变也。
步卒,利复杂地势,战平原则险矣。骑兵,平原之常胜郎也。平原,宜骑兵而不宜步卒。王独不拘一格,混合编之。
慈石,稚儿玩物也。石漆,废物也。王能以此微末之物大胜柔然,其机动灵变孰能及之?
噫,若必欲徇法而后战,何异按谱而对弈?)
——《天朝史·亮王本纪》
在顾长生和夏侯日月达成共识后,他们留下五千老兵在祈原准备,其余兵马,就一路北下至雁门关外。完全无视城中守军存在,夏侯日月就在距离雁门关不远的地方建立营寨,并派顾长生秘密前往李钟营中。
雁门关,都督府。
昔日的都督府,如今已被柔然占据。
在得知天朝有援军到来时,柔然王阿必勒立即召集麾下诸将到议事堂商讨。
阿必勒道,“敌人援军刚至,阵脚不稳。此时与之战,我军必胜。”
众将皆深以为然。
大将梨夷出列,迎着阿必勒期待的目光,慨然道,“末将愿与之战。”
于是城中吊桥降下,梨夷领着五千兵马,策骑冲出,见人便杀。
夏侯日月早料到此番情况,前卫正是铁甲骑中的弓骑兵。
铁甲骑,如今是夏侯日月军中的重中之重。组成人员严加选择,更常常比试,优胜劣汰,以保持其强大的战斗力。
一见柔然人,弓骑兵们就用短弓全力攻击,射杀敌人,以冲散敌人密集的阵形。同时天朝大军左右两翼的骑兵也杀来增援。
一时蹄响震天。
阿必勒卓立城头,眼见己方无法在天朝军队手中讨到好处,当机立断,举剑叫道,“收军。”
在听到城内的锣声与号角后,梨夷便押着阵角退返城内。
眼见敌人退却,同时城头万箭齐发,在这样密集的箭雨下,天朝军队根本难作寸进,夏侯日月也不作追击,任柔然人退却。
二个时辰后。
顾长生自李钟营中返回。
一见顾长生,夏侯日月连忙问道,“李钟怎么说?”为了祈原一战,夏侯日月极想李钟能够与自己联合起来。怕计划泄露,所以他特地派顾长生亲至李钟营中,详细说明计划,以期能说服李钟,共至祈原战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