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2)
赵匡胤任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兼领宋州归德节度使。是年冬,镇、定二州奏契丹与北汉合势入寇。
次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受诏将宿卫诸军御之。
初三,兵次陈桥驿,军心浮动,将士议立赵匡胤为天子,告之其弟匡义及谋士赵普。
初四天方黎明,匡义、赵普入帐中向胤禀白,众兵把事先准备的黄袍加诸其身,拜於庭下而三呼万岁,拥其为天子。於是赵匡胤乃引兵返回开封,迫恭帝禅位,奉其为郑王,符太後为周太後。因赵匡胤所领的归德军驻在宋州,所以建国号曰宋,定都於开封。
史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据史书记载分析,陈桥兵变乃赵氏一手所导的篡权活剧,实为匡胤同其弟匡义、赵普合谋策划。
如边报契丹人等入寇之事大概是假造的情报,因匡胤一做皇帝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且《辽史》并无是年南寇之记录。
此外,京师不久前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皆可说明“陈桥兵变”为赵匡胤所发动,“黄袍加身”系事先之预谋。
宋太祖即位後,首先平定後周将领之反抗。建隆元年六月,太祖亲自击灭了昭义节度使李荺之势力。
年底,复平定了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反抗。接著,宋太祖乃著手进行统一全国之大业。
当时中国南北之割据政权尚有荆南、後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国,太祖确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难的战略方针,即“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至於和契丹接境之北汉,则姑存之以为屏藩。
干德元年,宋遣慕容延钊、李处耘等袭江陵,荆南主高继冲投降。
干德三年命王全斌等平蜀,後蜀主孟昶奉表出降。开宝四年宋兵攻至广州,降其主刘鋹。江南之南唐原已臣服於宋,後太祖谕其主李煜入朝,煜称疾辞,宋乃於开宝八年派曹彬南伐,煜降,被封为“违命侯”。
第一章
第一次见到他,他带著一种轻蔑的心态。
想著,江南的男人都这麽白净软弱麽?
看那长袍宽袖裹住的身体,仿佛他一掌就可以击毙,尤其是那盈盈可握的腰身,似乎只要他用力些,就会折断了──这样的身子,怎麽抱他的嫔妃呢?
他想著,再把目光移到他身後跟著他一块跪下的嫔妃宫臣上。
他看到了一个温柔动人的女子,她就是小周後女英,一个温柔动人的女子,接替死去的姐姐大周後成为了李重光的第二任後妃。
江南的两大美人,李重光是何等荣幸皆得姐妹垂青,用他素净温雅的脸,还是用他名扬天下的才气?
“……圣上恩德,特封降臣李煜字重光违命侯,上任光禄大夫,赐府邸一座,赏银万两──”
实在不懂,他何以对一个降臣的君主如此宽待?
他的目光移到坐在皇位,威仪四座的开国君主身上。
身为开国功臣又是他的弟弟的他,享有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是以得到坐在他身边的荣耀──看著那张刚正不阿的脸,他不自觉地勾起了嘴角。
没有人会知道吧,如此威仪的君主其实也有软弱的一面,尤其是在他身上呻吟落泪之时──他注意到了他的不自在,他看到他的表情僵硬了些,他脸上似有若无的笑深了些,他发觉自己盯著他的目光了吧,所以才会如此。
过於沈闷的召见仪式,快要打起的呵欠在这一发觉之下烟消云散……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咳!”他不自在地故意轻咳一声,假意自然的面对他,“宣召已经结束,王弟还有什麽要说的?”
说,说什麽呢?
他转过头,看著安静地跪在殿下的一干人,看著那满腹才气却懦弱的曾经的君主。
看著那张秀气的脸,他觉得他一点也不适合当君主,比较适合成为一般的江南人,成天吟吟诗,唱唱温婉的江南小调,或是品著带著甜味的花酒──“吟诗吧。”
他一句话引起殿中所有人的侧目,他笑了:“早听闻违命侯满腹才情,诗句动人,在下久仰却不曾亲耳听闻,现下有此等机会,就请违命侯吟一两首来听听,让众人见识见识。”
一直低著头认命般的男子用带著深沈复杂的眼睛望著殿上的他,是不是觉得他过分了些?在如此尴尬的场面,曾经的一国之君受降的时候,还让他吟风花雪月般的诗……“怎麽,违命侯觉得有何不妥?”他承认他没有同情心,见他如此,他反而低低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