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二掌柜/再也不要做怨妇(232)
杜小曼不好意思白吃,吃饭的时候,抢着付了几回钱,婆媳三人背后便对她的评价略微提升——虽然举止不上台面,倒也会来事。就是这么大方,钱肯定不是自己挣的,路子不正。
杜小曼边吃边听她们聊家常,待到了京城,她连老太太在家时梯己钱掖在哪个枕头下都一清二楚,去他们家打劫绝不会走错路。
在京城驿馆里下了车,一片太平,没有神秘人物从天而降,也没有冒出一堆官兵抓起她。
杜小曼与那婆媳三人道别,走出驿站,在京城的大街上,她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个路人。
街上仍然很热闹,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京城人民长在皇城根下,惯看秋月春风,什么事儿,都觉得不算事儿。
但裕王毕竟是一朵血雨腥风的男子,虽然,京城人民觉得这出事儿不算大事,也是各处议论。杜小曼在小摊、茶铺随便坐一坐,就灌了一耳朵,绝对是话题榜第一名。
零零碎碎听着,她发现外地版的八卦有些加油添醋,京城人民口中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裕王的确是因为某件鸡毛蒜皮(京城人民以为)的小事,被御史参了一把。然后这货就自己请了个罪,跑到庙里去忏悔了。
这件事,和他的王府、全国各地的小别墅被查封,其实是两码事。
裕王的王府和小别墅根本不是查封,至少名义上不是。
官方曰,裕王在外地公干,回京的路上遇刺,疑似王府里出了细作,皇上极为关怀与愤怒,命一定要抓到罪犯。于是为了裕王殿下的安全,京城与全国各地官府的精英骨干力量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封锁裕王殿下在全国各地的府邸,开展了搜捕清查行动。
但是,群众们也分析了——这么做,是不是实际上还是查抄裕王宅邸呢?
不好说。
皇上跟裕王不算亲,裕王也不怎么进宫,而且,裕王行事实在太作了。
有名的,繁华的,风景好的地儿,都有裕王的府邸。即便皇上至亲的皇叔,自己封邑里蹦跶便也算了,非把宅子盖得满天下都是,什么意思?
皇上才几座行宫?
哪里都想占着,还不得怀疑你有想法?
那么多女子养在府里,皇上才几个妃子?
这些宅子,这些女子,这些下人,这些场面,撑起来的银子,打哪里来的?封邑的收成加上俸禄有这么多?
人莫作。
作作作,不是作出来病,就是作出来祸。
不过,既然现在朝廷说是为了保护裕王,抓刺客和细作,那么,就是为了保护裕王,抓刺客和细作,不是查封。
而且,主办这件事的,是大理寺和刑部,不是宗正府。
还是当作罪案来办,不是政乱。
杜小曼还听得了一个让她诧异的消息,主办裕王这件事的,并不是宁景徽,而是稍压宁景徽一头的左丞相李孝知。
她对这种朝廷政局毛也不懂,但听人议论,貌似左右两个丞相分管不同部门,大理寺是归李孝知管,但是刑部是向宁景徽汇报。这次大理寺和刑部都统一听李孝知调派,没有宁景徽参与,有点像是他手中的权被夺了一点。
不过,又有路人分析,裕王是与宁景徽一同返京时遇刺,宁景徽确实不适合处理此事,刑部也听归李孝知调派,说不定还是宁景徽向皇上提出,以退为进,像他一贯行事作风。
杜小曼听得云里雾里,听来听去,都是裕王的这些事,她这个慕王府出逃的怨妇,果然是个小角色啊,一点关注率都没有。
杜小曼寂寞地喝了一口面汤,就在这个时候,隔壁桌上,飘来一句话,让她精神陡然一振。
“要说裕王,确实是个风流种子,为了个小娘们,被参了一本,闹得如今局面,真是……”
杜小曼竖起耳朵。
“前朝都有再嫁的女子或寡妇最后做了皇后的,这也不算什么稀罕。”
“讲句糙理儿,只要看对眼,母猪也能赛貂蝉。那慕王爷看着像豆腐渣,但在裕王眼里,就是朵水灵灵的花儿。”
“也未必就是花。听闻裕王爱女子,与别个不同,不论模样,只爱新奇有趣,必是应了这四个字。”
“若如公言,那清龄郡主定然是十分新奇了。”
……
影帝我谢谢你!
杜小曼搁下了面碗,喊小伙计结账,又听隔壁桌一直在八卦的中年大叔其一猥琐一笑。
“说到此处,听闻法缘寺外,近日常有妙事可看,诸公若有兴致,便一同观之?”
法缘寺?好像就是影帝目前的清修忏悔之地。
名字另有点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