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清](452)
她直接旁边的扇子朝着门外扔过去,谁料想张廷玉正好从外头过来,若不是他反应快,这会儿已经被扇子给一下栽中,打到头了。
张廷玉一下夹住了团扇,皱着眉进来:“小胖子又怎么了?”
“他……”顾怀袖气不打一处来,将方才胖哥儿这件事说了,之后又看向了张廷玉,“莫不是你说的?”
张廷玉穿得素净,却微微一笑道:“与我有什么相关?”
大约是那小子经常大半夜过来拱被子,被张廷玉提溜出去的时候总是要教训几句,所以他记着了吧?
张廷玉将一封折子放在了桌上,只道一句:“有差事干了,头一件竟然是给皇帝写书……”
顾怀袖没有避讳,拿了折子一看,竟然是写《亲征平定朔北方略》。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终于平定叛乱,乃是康熙在位时候大功绩一件。
可是要写这本书,到底怎么写?
张廷玉双手十指交叉:“皇帝这是在考校我,写好了从此给我一架梯子,让我爬上去,写得不好了,我连追上我父亲和大哥的机会都不会有。”
对于帝王的功绩,应该怎么写?
张廷玉这一写就写了一年,他对顾怀袖道:“当官,有时候还是要阿谀奉承一点,只是奉承不能太过,太过则假。真真假假,先贬后褒……”
不得不说,张廷玉的胆子很大。
皇帝命他写书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的五月,张廷玉每一日照常去翰林院,可是顾怀袖却没见他写过一个字。
“你怎么还不写书?”
“不急不急,但凡大作都是呕心沥血写出来的,出来得太早不好。”
“今儿写书吗?”
“不急不急,今儿陪咱家小胖垂钓去,难得休沐。”
“已经过了年,你还不动笔?”
“开春了再说吧。”
“已经夏天了……”
“哦,我算算,差不多可以开始写了。”
于是张廷玉懒洋洋地终于开始了写书,外人谁不觉得这差事困难?
这样一本书写上两三年都是寻常事。
张廷玉从康熙四十三年的五月写到了八月,然后成了书。
他将一沓纸稿递给了顾怀袖看,“不成功,便成仁。”
顾怀袖一翻,微微色变。
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向后有三次,若是头一次成功了,就没有后面的两次了。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失败,那么失败定然是有错处的,寻常人作书,怕也要为怎么处理这一次俄日的失败而头疼不已。
张廷玉也不知抓断了多少根头发。然而成稿上,他却仔细地分析了第一二次战败的原因,除了地形不利之外还有康熙染恙士气受损、裕亲王福全病重,等等原因叠加。其实也不完全是客观的,因为他照顾了康熙作为皇帝的威严。
至于最后一次胜利,自然是极尽溢美之词,到底这一本书看着也没有让人不舒服的感觉。
张廷玉将手中一竿湖笔轻轻投入笔筒之中,只笑道:“作书的学问,不仅在于让皇帝高兴,还要让皇帝看见作书人的本事。看着是歌功颂德,实则是考校对国事的看法,你说我这书交上去……万岁爷怎么看?”
怎么看?
八月书交上去,皇帝没反应,九月也没反应,十月还没动静,十一月也没反应,张廷玉一直在翰林院中做着可有可无的事情。
一直等到了十二月初,宫里忽然来了个小太监,到他当值的班房里通传:“皇上有旨,宣您往畅春园见驾。”
那一天张廷玉回来的时候,顾怀袖看不清他表情:“这是好还是不好?”
张廷玉说:“还不知道。那老头子就拉着我在畅春园看景致,然后吃了顿饭……”
“没了?”顾怀袖诧异。
张廷玉点点头:“没了。”
不过夫妻二人都感觉得到一丝不寻常的味道,康熙没有说书写得好不好,只是叫张廷玉往畅春园伴驾一日,也是够奇怪了。
结果第二次大会,文武百官都愣住了。
康熙将张廷玉写的《亲征评定朔北方略》传示众位大臣,对张廷玉大加夸赞,言语之间说张廷玉历时十五个月,呕心沥血,勤勤恳恳,才有了如今这一本书……
反正张廷玉就成为了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又有学识和见地的代表……
康熙当着满朝文武,授张廷玉“南书房行走”,赐四品顶戴,又赏了两颗大东珠和一张御写的“福”字,道:“过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