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648)
惠妃在这事情上有分寸,不直接说看中了哪一个,万一是皇上看中的人呢?只是委婉地罗列了条件,诸如长相宜男啦(胤禔现在只有一个儿子)、贤惠持重啦(胤礽已经有四女一子,需要人当现成的妈),最主要的是要能压得住场子。
最后一条,直指她的最终目的——大家族里教养出来的姑娘才让人放心。
康熙不知道听没听懂她的意思,最后却决定:“我看那个张佳氏的姑娘就很不坏。门第高了,易有傲气,不知疾苦。胤禔那里,还有年幼的儿女呢。”
惠妃被秒杀。
从康熙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出身高贵些的继母,也许真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帮衬胤禔的角度来看,一个身份比较普通的媳妇,无疑会发挥较小作用。惠妃自己无法决断,最后决定先透个消息给胤禔。
胤禔的脾气她也是知道的,万一这消息来得突然,临了才告诉他,你岳父不够看,惠妃怕他失态。
很快,胤禔就来了。宫门处备了案,由太监引着一路行到钟粹宫里来。
钟粹宫自打良嫔搬走之后,就显得空了不少。之前她虽不是主位,却也是个贵人,有四个宫女、四个太监、三个承值服侍人,这一下子就是十二个人。一旦良嫔搬走了,钟粹宫的空间压力马上小了很多。
胤禔进了钟粹门,绕过照壁,进了前殿,惠妃正在殿内东梢间里的炕上坐着。进来给惠妃请了安,熟门熟路地寻了张椅子坐下,胤禔笑问:“额娘叫儿子来这是有事儿?”
惠妃早打好了腹稿,先问孙子孙女情况如何。这一问不打紧,勾起胤禔方才的隐怒了,脸也沉了:“他们很好。”
惠妃踌躇了一下,还是把熟的意思给透了出来。胤禔深吸了一口气,康熙的理由很充分,而且,他对亡妻的感情还在,为这个事情却没有生太大的气。惠妃稍稍放心了,开始问胤禔:“这一样是没法儿挑了,旁的倒可转圜。模样、性情上头,你想要什么样儿的呢?”
胤禔顺口道:“弘昱额娘那样儿的。”
————与此同时,另一地点,也有两个人在说着弘昱上学的事情。
胤礽上折子给康熙,最多是在康熙出巡的时候,他作为留守人员,要把京中事务一一细禀。而康熙在京期间,除了写命题作文,他很少主动写折子,顶多是在处理康熙交代下来的细务的时候写个汇报。
所以康熙在看到太子那熟悉的字迹的时候,心思电转,怪了,最近没发生什么大事啊,他这是要说什么呢?
快速地打开,发现居然写的是他的侄子们越来越大了,其中有几个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了。
康熙不是没想到这一节,真正让他犯难的是,他的孙子将会越来越多。皇家学校的学制,差不多是十年,现在他孙子的数目在十个左右。今年又要给几个小阿哥指婚,从明年开始,平均每年他都得添上十个左右的孙子女。单算孙子,也是个庞大的数目。
再者,宗室里有些孩子是必须弄过来的。如铁帽子王家的孩子,尤其是世子,必须弄来,联络感情。再有,康熙的兄长福全家的孩子,康熙的儿子,老大叫保清、老二叫保成,福全家的现在活着的就叫保泰、保安、保永……后来皇子们改了名字,依然能够从裕王府阿哥们的名字里看出皇帝与他哥哥的深情厚谊。
过来读书的不止是皇孙,还有他们的伴读,哈哈珠子……皇宫毕竟不是专职的学校,能盛下这些人口。
这里面就要有个筛选,康熙正在思考标准呢,太子就上折子了。
既然想到一块儿去了,那就一起来商量一下吧。接到消息,得知胤禔去看惠妃,正在猜测他们有什么阴谋的皇太子就这样被拎进了乾清宫。
“怎么想着这一出了?”
“儿子也是现想起来的。弘旦蒙汗阿玛恩典,已领入学读书。儿子高兴了几天,现在安静下来了,才想起来有几个侄儿与他是一般的年纪,都该读书了呢。宫里有名师,没道理宗室的孩子都能蒙恩入学,皇孙们反而要在外面读书。”
“唔。”
胤礽见康熙没有反对,继续说了下去:“不管是大哥还是三弟他们,对孩子都是极上心的。想来再过两天,他们就该上折子请示您了。不如您先定下了章程,在他们前头下旨。”
狡猾地一笑:“等他们要说话了,您先说了主意……”
康熙拈须沉思:“孩子越来越多了,宫里师傅也有限,怕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