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164)
作者:希昀
比之任何一份寿礼朴实却又贵重。
日头被云层遮去,闷热的暖风源源不断涌入殿中,直往裴浚面门而来,那股炙流似要化开他眉间那一抹深邃。
第一册 论语刊印耗了数月, 第二册左传耽搁在校对上,也费了将近两月,万寿节使臣入京是传扬大晋典籍的最好机会,她便在这一月多光景里,咬紧牙关将儒家四书给悉数刻印出来。
裴浚这一刻心里竟是涌上千万般滋味。
这就是当初莽莽撞撞非要撞到养心殿来的姑娘,他差点亲手送出宫的姑娘。
比之欣慰竟也无比庆幸,庆幸当初到底因何起了一线恻隐之心,将她留在了皇宫,留在了身边。
从当初的懵懂无知到今日独当一面,她交出了一份很完美的答卷。
尽管她不在这里,这一刻她是主角。
裴浚不知,这里也有李老头的功勋,与凤宁相处渐久,晓得这姑娘是御前女官,将来是要当主子的,偶尔的思春悲秋当是为心上人之故,李老头便铆足了劲要替凤宁撑一撑场子,于是这一月来,他便告诉凤宁,
“你尽管译,书校对完毕便交给我,我拼命也给你刻印出来,好叫你在万寿节扬名立万,不逊色于人。”
李老头做到了。
凤宁也做到了。
李凤宁译注儒学经典这事,百官不曾耳闻,今日骤然见了这份寿礼,均很新奇。
而其中最为振奋的要属礼部侍郎何楚生,这可是他“特选”入宫的女官,过去人人不是骂他行方便之门麽,瞧,这就是他选出来的女官的杰作。
于是何楚生立即越衆而出朝皇帝施礼,
“陛下,凤姑娘精通数国语言,克谨细敏,沉着温静,短短时日竟然译出这五部巨着,可见其至勤至恳,近日西域诸国来朝,贺吾皇万寿无疆,陛下趁此机会,赏之五册典籍,可使我中原文化远拨,大晋国威远扬。”
“昔有张骞出使西域,辟丝绸之路,纵横捭阖,联西域诸国共抗匈奴。”
“而今吾皇可用这五册儒家典籍开道,使之敦风化俗,仰慕我大晋文物典章,视我大晋为天朝上国,奉我大晋为主。”
“若说昔日张骞是开凿之人,那麽今日李凤宁姑娘也称得上续皓月之晖。”
“依臣来看,此五册经书可抵千军万马,凤姑娘功勋卓着,陛下当赏。”
何楚生此言道出裴浚真正用意,他擡了擡宽袖,含笑道,“爱卿此言甚是,朕是有此意,来人,将书册分发下去,许衆臣传看。”
韩玉亲自将书册递给在座百官,衆人纷纷好奇翻开,新印的书册亦有改良,汉文之下便是新奇的波斯文字,互有应照,即传扬了经书典籍,也传扬了文字,一举两得。
要知这个念头是凤宁与乌先生一时妙想,对排版却是极大的考验,李老头也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子,熬了数夜终于勘破其中诀窍,将之成功刊印出来,可谓是匠心独运,煞费苦心。
大晋官员素来傲慢,自诩中原上国,对着传播老祖宗的文物典籍无不激情澎湃,虽说看不懂那些文字,却也提出不少奇思妙想,扶夷四方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裴浚许内侍记下,回头逐一参略。
无疑,比起其余女官,凤宁这份贺礼更切实际,也应合了裴浚重啓丝绸之路的国策,无论效用与格局远在衆人之上。
实在人干实在事。
而养心殿最有实干之才的便是梁冰,裴浚第一次将李凤宁与梁冰相提并论。
梁冰的出色毋庸置疑,可裴浚万万没料到李凤宁有朝一日,也能做出与梁冰一般出衆的实绩。
这份寿礼,他由衷喜欢。
宴席散去,百官山呼万拜送裴浚出殿。
回养心殿的路上,裴浚问韩玉始末,韩玉回禀他,
“凤姑娘略有不适,回延禧宫歇息去了,托奴婢跟您请罪。”
李凤宁不是使小性子的人,这等场合缺席,必是病得不轻,裴浚立即吩咐韩玉亲自去一趟延禧宫。
回到御书房,乌云已沉沉压下,闷燥不堪,裴浚热得喝了一盏凉茶,尚来不及更换衮服,礼部几位官员便踵迹而来,趁热打铁提起立后一事,
何楚生将通政司与内阁恳请立后的折子一道递上,“陛下,今日诸位女官表现出衆,个个才干不俗,陛下后宫藏龙卧虎,是社稷之福,您瞧着是不是该给她们赏赐?”
不等裴浚回应,他自顾自顺杆子爬,“依老臣看,您别的都甭赏,赏她们位分便是皆大欢喜了。”
“至于皇后嘛,老臣也替您琢磨了个法子,百官属意杨婉姑娘与王淑玉姑娘为后,若是陛下实在是犯难,且不如暂封二人为贵妃,一位德贵妃,一位贤贵妃,他日哪一位先诞下长子,便可立为皇后,公平公正,谁也没说头不是,陛下觉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