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养家日常(113)
作者:与云书
面饼子贴在锅边,被升腾的水汽蒸熟,同时吸收到汤汁,又软又香,味道不输鸡肉。若觉得不够软,还能用汤汁蘸一蘸再吃。菌子也是鲜香四溢,口感绝佳,一时间几人都只顾着埋头吃饭,连话都没说几句。
一整只鸡都炖了,还掺入大把的新鲜菌子,分量足着。又没有旁人同他们争抢,一家四口吃得十分过瘾。
连盆底的汤汁都拌着剩饭搜刮得一干二净。
陈秀兰帮忙收拣光盘子,不禁好笑:“还是这样吃着舒服。”
翌日,因着要摘菜带去县城,几人起得比往常更早。菜叶子上还带着露水,但这样也显得菜尤为鲜嫩。
他们也不是见菜就摘,特意挑了长得好看,没有虫眼和伤疤的。不过地很大,即便如此也还是摘回几大筐,以豆角和黄瓜、茄子为主。
背篓底放满菌子,菜就只能用麻袋装上,横放在上面。郑青云背了大头,方竹也分一些背上,两人来不及吃早食就匆匆下山赶牛车。
因为东西多,还不得不给车夫多交一文钱。
牛车晃晃悠悠驶入县城,老远就听到有人吆喝卖凉茶、紫苏饮、蒲扇、凉席子……俱是些夏日消暑纳凉的好东西。
他们去得早,还算不上热,街上依然人来人往,都穿得单薄。
两人买几个馒头吃着,就赶紧去集市租摊。这时节摆摊儿都要趁早,前面已经排上许多人,他们只得了个靠中间的位置。
好在东西卖得还算快。
但等太阳升起来,草席上的菜明显变蔫,卖相就没那麽好,在集市逛来逛去的人也越来越少,就变得艰难起来。
剩余的菜,价钱只能一降再降,才全部卖出去。
方竹装好钱交给郑青云,将系在腰间的葫芦取下来,灌入一大口水,仍觉得口干舌燥。
她把水壶递给郑青云,一边掏出帕子擦汗一边说:“晒这麽久,水都变热了。”
郑青云一抹嘴角的水珠,想到进城时听见的吆喝,提议道:“我们也去看看卖凉饮的,那个喝着解渴。”
“好,买杯凉茶喝喝就行了。”天实在热得厉害,方竹爽快答应。
卖凉饮的铺子好找,外面搭着棚子遮阴,底下坐着好些歇脚的人,都捧个竹筒杯喝凉饮。
方竹原本是打算买杯凉茶就好,没想到一问门类可多,紫苏饮、乌梅浆、姜蜜水……样样都有。
方竹挑来挑去,最后选了杯乌梅浆,五文钱一竹筒。但酸酸甜甜的,确实比那白水好喝。只郑青云还是拿的凉茶,比乌梅浆便宜一文。
两人坐在棚子下慢吞吞喝完凉饮,等身上的汗干些,才起身离开。
找到卖蒲扇的摊贩买上两把,一路摇晃着往家去。
第58章 第 58 章
早上趁着凉快出门打草、下地做活, 等到做早食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
下过一场雨,地里的菜果然长得更快,才摘过几天就又冒出一茬新的,正嫩生着。
陈秀兰顶着太阳, 跑进院里的菜园子摘回一把豆角, 和一个被虫啃过小块的南瓜, 抱在胸前回到竈房。
屋里方桃已经生好火, 方竹正站在竈前摊鸡蛋饼。家里现在只剩四只老母鸡, 他们隔三差五才吃两三个, 还能攒出几枚换点儿小钱。
“我看辣子红了大半,不如趁这几日太阳好,摘回来切着晒,一天就能干得差不多。”陈秀兰拿刀把南瓜坏掉那块削掉, 泡进凉水里,又蹲在地上把豆角掰成小节, 顺手扔进木盆。
方竹挥起锅铲, 手腕轻擡,将金黄软乎的蛋饼掀起放到一旁的竹盘上,头也不回地接话:“好,还有豆角子也一并晒些。”
说着话, 调的面糊已经全部煎完。方竹又从竈台上的陶罐里舀出一勺猪油放在锅里, 待完全融化后, 把拍好的蒜瓣和干辣子拨进去炒出香味。
一旁的陈秀兰早把南瓜切成小块, 跟豆角装在同一个竹匾里。
干辣子爆炒散发出呛人的气味,三人不约而同打起喷嚏, 一声接一声。直到把瓜和豆角翻炒几下,加水没过后, 才感觉好点儿,渐渐安静下来。
郑青云不在家,就她们三吃不了多少,便没费力再弄别的菜。
竈房里热烘烘的,往竈洞添把柴,三人都退到屋檐下摇蒲扇。
院门口,二白甩着尾巴飞奔而来,浑身的软毛都炸开。小家伙在矮林安家有段时日,近来跟着大黑已经养成习惯,一到饭点就主动来这边,吃饱再回去守鸡圈,根本用不着她们唤。
它看着好像长高长长了些,但依然肉嘟嘟的。在几人腿边蹭着,被推走又立马贴上来,弄急了就咬着鞋子嗷呜叫。
玩闹中,锅里的香气愈发浓郁。就一个菜,也用不着摆桌子。每人盛上一碗带汤汁的瓜和豆角,夹张饼子搁在碗上,就端到屋檐下坐着或蹲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