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1675)

作者:臊眉耷目


经过了魏延的仔细思考,他还是决定冒险为之。

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日后就算是刘俭不重用自己,或是因此对他有什么偏狭的看法,他也绝对不会后悔。

当下就见魏延调整了一下心情,随即认认真真的对刘俭说道:

“丞相可是觉得我不值得信任,觉得末将乃是背信弃义之徒,是不可重用之人?”

刘俭笑着说道:“难道你不是吗?”

“我是!”

“只是相比于对于袁绍的忠义,我更明白我内心中想要寻求的是什么。”

“某家自年轻时,就曾听闻过丞相还有关、张、赵等将军的事迹。”

“心中可谓是无比向往之。”

“怎奈末将出身义阳,此地由袁绍执掌多年,末将成年之后,若想从军,只能投奔到袁公麾下。”

“因为末将的家族不可能因为末将一人而随便迁移往北。”

“但是跟随了袁公多年,末将发现袁公并不是末将心中真正所需要的那位名主。”

“袁公行事皆以四世三公家族中人的眼光看待,从来也不能真正的做到以才取人。”

“末将跟随袁公,感觉不到希望!”

“然,若是等丞相平定荆州之后,再投靠到丞相麾下,却也不是末将之性情!”

“君择臣,然臣亦择君”

第七百九十二章 袁绍的覆灭

魏延的话,还是比较符合后世人的概念的。

虽然这话在这个时代的人听起来,有些大逆不道。

刘俭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大概明白这个年轻人在历史上为什么会得到刘备的重用,但是却不能够得到诸葛亮的欣赏,甚至与诸葛亮的政治立场极为对立。

过于胆大,也过于激进,而且也过于自负……

依照诸葛亮的为人和处事风格,自然不可能与魏延这样激进风格,做事不符合时代常理的人尿到一个壶里去。

人与人的对立,一般情况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彼此之间的摩擦也都是日积月累,最终才发展成不死不休的局面的。

不过,对于刘俭而言,魏延这样的人还是非常有使用价值的。

虽然他的性情高傲,自视甚高,但是他确实胆大,而且有豪气,敢干事,对于有远见有自信的君主而言,魏延确实是值得培养的人物。

果敢,这是他最大的特点。

历史上的刘备就极为看重这样性格的魏延,甚至将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了他。

魏延那一句,若曹操举倾国之众来,愿为大王挡之,若曹操举十万众来,愿为大王吞之。

虽然吹牛逼的嫌疑较大,但不得不承恩,魏延确实是有着那么几分豪气的。

刘俭随后对魏延道:“大汉朝需要你这样的人物,我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杰,不过你的所作所为,我虽能够稍许理解,然并不完全赞成,我且将你派往豫州,吾子刘冀如今在豫州治政,你就在他的麾下任武猛校尉吧,日后他若能重用于你,我绝不多问,然他若是不重用于你,我也不会多问。”

魏延是聪明人,虽然刘俭没有给他非常高的职位,但是却将他派到了自己的长子身边,这是将他魏延当成下一代继承人的心腹战将培养的啊。

当然,刘俭这样做,也能堵得住一些对魏延所作所为皆有不满之人的嘴,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刘俭并没有算是重用他。

但是却给他一个非常明亮的前程。

总之,这个结果,魏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甚至是很乐于接受的。

当下,就见魏延跪倒在地,向着刘俭叩谢!

不久之后,贾诩将袁绍方面的消息给刘俭传了回来,袁绍派遣他的儿子袁尚带领族人南下,而他本人依旧是留在了江陵城,率领军队阻挡刘俭的进攻。

刘俭听到这,随即明白了袁绍的意图,但是他也非常的欣慰。

“就放那袁家小子一条生路吧。”

刘俭叹息着道。

郭嘉看着面前似有所思的刘俭,随即问道:“丞相让吕布建立营寨多日,而不对江陵发动进攻,为的就是让袁绍放他的子嗣一条生路吧?”

刘俭叹息道:“吾兄袁基,昔日为袁绍所算,死于雒阳,宠儿乃吾义子,如今已经在汝南继承了袁家基业,我也算是对的住我兄长,唯一还未报的仇,就是杀袁绍之仇,然袁绍子嗣无辜,我杀了袁绍,对得起我那兄长士纪,但我若是要屠灭袁绍一支,只怕丽日九泉之下,我未必有颜面见我那长兄。”

“而且,我若是尽诛袁绍族人,回头宠儿在袁氏之中,只怕也会惹人非议,身上背负污点,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嫁高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