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为后(197)

作者:清风入淮


有些户籍不是元京的学子,还得赶回到户籍地参加乡试,然后再赶回到元京参加会试,如此来回奔波,实在是不利于考试,房青玄便上书皇上,让那些外籍的学子,留在元京参加乡试。

房青玄还从来没有上书过,毕竟他都是晚上进宫后,与元长渊在榻上温存时,直接说的,然而昨夜忘了提这事,便写了一份奏书递交上去。

元长渊要批阅的奏折很多,各地官员呈上来的折子加起来有上百封,这些折子统一送到尚书省,由尚书省的小官分拣,将一些没什么大事,单纯只是问安的折子挑出来,重要的折子就加急呈上去。

朝廷里谁人不知皇上十分宠幸房青玄,所以房青玄的奏书被放在了最上面,呈给了皇上。

元长渊每次看到弱智大臣写的弱智奏书就会生气,因此看奏书时都板着脸,见尚书省又呈上来一叠,他还没看,就不耐道:“朕说过几遍了,一些通篇废话的折子不要呈上来。”

拿都拿来了,总不能再让人拿回去,元长渊随手抓起一本,想看看这些弱智大臣,到底能写出多惊世骇俗的奏折,打开一看,竟是子珩写的,写得可谓是文采斐然,叫人看了心旷神怡。

元长渊拿起朱笔,先写了两个字:“准了。”

写完,元长渊就在空余的地方,写了句肉麻的情话“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经过皇上朱批的折子又回到了房青玄手里,他看着奏折上那两句用朱笔写的情话,脸色一红,皇上怎能如此大胆,万一被人看见该如何是好。

房青玄赶紧把折子收了起来。

圣德一年六月,盛夏蝉鸣,科举在全国举行,各地学子在本地的贡院参加乡试,榜上有名者到元京参加会试,会试后的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前三甲将直接授予高官厚禄。

科举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同时武举也在举行。

武举选拔的都是英勇神武的强者,即要有武力,还要有领兵的能力,同科举一样,名列前茅者直接授予官职,远在徐州的何小景也赶回到了元京,参加武举,因为武举没有身份限制,想参加的都可以来比试比试。

房青玄被皇上特别任命,担任会试帘官(主考官),几位翰林院学士担任同考官,几人皆是明经公正之士,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

房青玄曾在翰林院待过,他的学识,那几位翰林院老臣都是知道的,所以由他来担任主考官,无人有异议。

这次科举的题目,全都是房青玄出的,有关于粮草、水利等策论题,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真正能解决这一难题,想出最佳之策的人始终没有。

时间一到,贡院的大门关闭,任何人都不得离开贡院,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得在方寸之地里解决。

有三场考试,一场三天,共计九天的时间。

房青玄在贡院里待了九天,期间元长渊天天派人给他送御用糕点,还有各地进贡的鲜果,以及一些上好的御用之物,生怕他在贡院过得不好。

贡院里不准任何人随意出入,元长渊倒好,天天往这里送东西,有一次直接送来一颗荔枝树,因为这荔枝不经放,从树上摘下来后,不过两三日就会变酸,所以元长渊就直接让人把树给送来了,让房青玄吃到最新鲜的荔枝。

最后房青玄只得上书,对元长渊的做法“谴责”了一番。

至于元长渊送来的那些东西,房青玄都让小旺财原路拿回去了,他与其他考官同吃同住,没有因为皇上的宠爱就搞特殊,几位翰林院学士本就欣赏他,见他如此,更是钦佩。

六月天热,考官与举子都不好受。

房青玄的衣襟都湿了一大块,还有举子热晕过去了。

房青玄再度上书,请求皇上给举子们备一些绿豆凉汤解暑。

元长渊很快就批下来了,举子们喝了凉汤,自然不敢忘了圣恩,让圣名在这群举子间传开了,同时他们也记住了房青玄,这是一位关心他们的好官。

九天的会试结束,几位翰林院学士将其中一些优秀的文章挑出来,交给房青玄复批。

批阅完毕后,在放榜前一日,由礼部尚书来填榜,将举子的名字写到榜上,分为甲榜和乙榜。

放榜当天,天下举人以及家眷汇聚在城内,盛况空前,但几家欢喜几家愁。

会试第一名——孟晚

会试第二名——袁佐

会试第三名——袁佑

这三名都是房青玄精心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写的文章也被张贴出来,那些举子看了后,无人不服,排名也是公平公正。

房青玄在监督科举的同时,元长渊则在亲自监督武举。
上一篇:美人师尊是个高危职业 下一篇:摘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