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为后(190)
作者:清风入淮
元长渊脸色越发凝重,政事堂里落针可闻,几位朝中大臣都屏气凝神,生怕说错一个字,惹得皇上生气。
元长渊怒道:“一个个都不敢谏言,朕要你们何用?”
几位大臣低着头,互相偷觊,谁都不敢开口说第一句,暗中推搡着。
主要问题还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才实学,都是一群尸位素餐的家伙,只要一开口,皇上就知道他们是什么水平了,因此都不敢开口。
元长渊早就知道朝廷里没几个能委以重任的大臣,唯一一个江淮民,还跟他有过节,让他都不知该与谁商量才好。
正要大发雷霆,小旺财弯腰小跑进来,贴在元长渊耳边说:“皇上,房大人在寝殿等您。”
元长渊脸色稍霁:“让子珩过来这里。”
小旺财退下:“是。”
在房青玄没来之前,元长渊一句话都没再说,政事堂沉寂得可怕,站在下面的几位大臣如芒刺背。
片刻后,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小旺财大声通报:“皇上,房学正觐见。”
元长渊抬起头来:“宣。”
房青玄走进政事堂,见有几位大臣木桩似地站着,殿内的气氛也比较紧张,他小心地走进去,往那几位大臣身边一站,再行礼:“微臣参见皇上。”
“子珩,免礼。”元长渊当着那几个大臣的面,叫得十分亲昵,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意。
而大臣们早已心知肚明,几人一齐将目光看向房青玄。
房青玄自然不像他们那般紧张,但也没有恃宠而骄,保持着臣子该有的礼节,比起那些得到了圣宠后,就不可一世的人来说,房青玄的做法恰如其分,不会让人生厌。
房青玄一走进来,皇上的脸色就缓和了很多,气氛也没那么紧张了,几位大臣跟着松了一口气。
元长渊不仅脸色缓和了,说话也都轻柔了:“国库空虚,子珩以为要如何解决?”
虽然元长渊抄了不少大臣的家,但这没办法从根本解决问题,国库空虚的原因是因为地方贪污严重,收不上来税,不是抄家就能解决的,想要富国强兵,就得颁布新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臣觉得可以效仿徐州,重新丈量田地,凡谎报田地者,一律斩首,各洲派一千禁军去监督执行,丈量好田地后,再颁布新税法,将百姓分为十等,下六等家中无男丁、多老弱妇孺者,可免大部分税,上四等则按照田地家产的多少来交税,交税多的富户可以免除一部分徭役,这也能平息一下富户的怒气,最主要的还是监督各地将新法贯彻执行。”
朝廷下达的指令,最后能落实到底层的就没几个,所以将新法贯彻执行下去才是最主要的。
房青玄在底层待了那么多年,最清楚其中猫腻,每次朝廷颁发新法,往往都没办法真正惠及到百姓,比如元庆帝在位时,曾颁布了一项补贴政策,只要多生一个男丁,就能得到每月两斗米的补贴,可他周围那些妇人每每去衙门询问,都说没有米可领,实际那些米都被上层官员给私吞了,可怜百姓空欢喜一场。
旁边几位大臣听了房青玄的意见,心里十分赞成,但嘴上还是要习惯性的反驳,要是不反驳,皇上还以为他们真的一点用都没有。
中书侍郎拱手向皇上说道:“臣觉得房学正的方法有些不妥,太过于激进,势必会引起各地豪强叛乱。”
房青玄不卑不亢地回:“新法损害豪强利益是不可避免的,但豪强若是敢叛乱,徐州的两万禁军可直接出兵去平乱。”
元京城内的世家大臣已经被元长渊清理得七七八八了,用不着担心元京城内的大臣与地方豪强里应外合,而且元京城外盘踞的山匪也都充了军。
唯一要担心的就只有大将军手里的两万私兵,不过元长渊已经以赐婚的名义,把大将军长子及其夫人给召回京了,现在他们人正在回元京的路上,有了家眷做人质,就不用怕大将军会造反。
那些地方豪强最多引起小动乱,只需何小景带三千精锐便可平乱,根本不足为惧。
现在的江元,不再是元庆帝统治下的江元了,元长渊手里有徐州这个粮仓,还有一支精锐部队,在民间也极有威望,占据了如此有利的时机,自然得趁胜追击。
中书侍郎还想再反驳两句。
元长渊掷地有声道:“就按子珩说的办,你们有异议,憋着!”
房青玄说的法子确实有用,大臣们没啥好说的。
元长渊赶苍蝇似地挥手:“退下!”
一群没用的老家伙!
“臣等告退。”
房青玄也打算同几位大臣一块退出政事堂。
上一篇:美人师尊是个高危职业
下一篇: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