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1359)
作者:一品御猫
本宫堂堂太子爷都没这么潇洒过!
凭什么?不许去!留在京城给我干活吧!
可惜,刘弘最终还是向现实低了头,因为贾琮的理由很充足。
“我这可不是去玩,随着新政的推行,一直呆在京城是无法切身体会到国策实施的好与坏的。总要有人出去看看,我不去的话,四哥觉得谁能担当此任?”
宫中需要一双足够可以信任的眼睛,除了贾琮,刘弘想不到别人。
龙禁卫足够忠诚,但龙禁卫一群糙汉子,很可能都读不懂新政的各项政策。
至于朝中的那些文官……
算了吧,能不阻碍新政施行就谢天谢地了。
君不见,礼部左侍郎徐晋还苦逼的在山西跟那些银号、钱庄的人斗法呢。
一个纸币发行就够中枢头疼了,林首辅那还有一堆的新政国策准备推行呢。
“我明面上是为《高宗实录》采风,暗中会考察地方民情,每到一处,我都会详细记录当地的物价、民生、吏治等等情况,四哥最好派些信得过的人跟着我,咱们往来书信,不得假手于人。”
如今京城官员的操守还行,但地方上的文武官员,说实话贾琮并不怎么相信。
不但贾琮不信,刘弘也不信。
天知道那些国泰民安的奏折背后,会不会只是面上光亮。
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贾琮的打算。
“那行,你出去走走也好。最近有人老是在我耳边说,林师傅升任内阁首辅,你二哥又要回京执掌京营,说你家权势太盛……”
得,不用说贾琮也看出了刘弘的头疼之处。
这些人对贾琮本人没意见,对林老爷、赦大老爷等等都没啥意见。
但百官都会提防伊霍之事出现在国朝,跟刘弘说这些纯粹是为了朝廷安稳。
正好,这也算是给了贾琮离京的理由。
很快,刘弘就以监国太子的名义下旨,封贾琮为采风使,出京为《高宗实录》的编撰采风。
同行的还有两百羽林郎,一同护送文安公主下江南巡查地方教育工作。
贾琮离京前还特意去求见了一次正在静养的皇帝老爷,可惜皇帝老爷没有见他,只让夏守忠交给他一个小匣子。
等一行人已经登上南下的官船之后,贾琮才与黛玉在船舱中打开了那个小匣子。
小匣子很精巧,里面用红绸包着一个小小的东西。
“哈,竟然是虎符?”
虎符下压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几行字,大概意思是凭此虎符,贾琮可调动各地驻军,人数无上限。
并让贾琮留意一下远海各市舶司的情况,特别是那些依靠海贸发家的海商。
黛玉看完了纸上的内容,用手托着下巴静静的回忆这些日子听到过的消息。
“如果是市舶司这边的事,那我倒是有个猜测……”
不愧是贾家的女诸葛,黛玉很快就将最近朝中的几个不太起眼的消息串联了起来。
“去年中秋,国朝好几大远洋船队从西洋回来了,当时就有人说起了英吉利王国的议会制度,觉得这种制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君王昏庸而导致国将不国、民不聊生……”
嗯?
这是君主立宪思想的启蒙?
不过就当下英吉利王国的议会,那可是贵族集团拿来糊弄人的,压根就是贵族集团与王室的分权产物。
说句难听话,国朝当初还没改革的内阁、廷推制度都能吊打所谓的议会制。
“说这些的都是什么人?”
这几个月贾琮不是忙着国丧之事就是在琢磨出京的计划,还真没注意到京城出现了“君主立宪思想的启蒙”。
黛玉回忆了许久,这才笃定的说道:“仔细一想,这些人好像都是新晋的大海商,以及他们在朝中支持的官员。比如新任的户部右侍郎杨宁,他就是广东商会会长杨经纬的嫡长子。”
杨经纬这个人贾琮很熟悉,贾家在儋州的养珠场,大半就是卖给了杨家的珠宝铺子。
这人是最早一批支持朝廷开海的商人,也算是借着这个东风,组建了国朝最大的民间远洋船队,赚了个盆满钵满。
他的嫡长子杨宁也很争气,在儋州知州的任上两次大计上上,升任肇庆府知府,并因精通财赋,被调入京城出任户部郎中。
上月中枢各部人员大调整,杨宁再次晋升,成为户部右侍郎,主持各地市舶司的财税事宜。
黛玉觉得口中叙述无法完美表达出她的意思,于是提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很快,一张关系图出现在了纸上。
户部右侍郎杨宁都只是其中一环,图的中心是贾琮意想不到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