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977)

作者:名剑山庄


虽然说永嘉之学,在南宋为显学,有叶适等学者背书,流传之广,不下于理学。但是在入元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流传下来的很少。当代大儒之中,也没有听说谁传承永嘉一派。

但是没有传人,并不代表失传了。从故纸堆之中吹吹土,还是能找到永嘉一派的学说的。

更重要的是,永嘉一派作为儒家一门,在很多儒家的基本问题上,有很多理论与主张,这些东西弥补了何夕理论很多空白。有了永嘉之学的加成。何夕的学问更成体系。

一门学说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解缙为何夕学说,扩宽了边界,更是为开海这一件事情,提出了理论上的支撑。

而丁显也不是白给的。

理学毕竟是显学。

丁显不用做很多理论创新,就足够支持他的理论。

什么安民定居,有恒产则有恒心。而海上经营,居无定所。富则乱朝廷法度,穷则生歹毒之心。还有支持,大明法律本身,其实并不支持百姓迁徙的。朝廷法度之中,是禁止百姓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离开本县的。

只有读书人才有出游的特权。

当然了,这管得也不是太严苛。毕竟,在这个时代,能通行车马的道路自然是有限的。但是能让人步行离开的道路,简直是无限的。而百姓偷摸离开,也没有什么车马可用。

朝廷也没有那么多人手管理那么多人。无非是离开当地,就成为流民黑户,从此只要不进入城池,不走大路。一般也没有什么问题。

双方这两边观点针锋相对。总体上来说,解缙不落下风。

当然了,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

这背后自然是两派的交锋。

这不用解缙告诉他了。

何夕也有自己的渠道,支持解缙的主力不是别人。就是陆仲亨。

别人不敢出头。但陆仲亨几乎全部身家压在海外了。而今在海外当土皇帝。当得不亦乐乎。陆家所有的一切都投入海外了。一旦大明海上政策有变动,陆仲亨什么都没有了。

他岂能允许,也是在南京陆仲亨不敢乱来。否则,丁显的项上人头。早就不在了。

当然了,江南士绅也不是吃素的。

这一段时间的争论,最后还是他们吃亏。

为什么?

无他。那就是海上赚钱这一件事情,一直是小范围流行的。以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速度,一件事情,在几年之内传播天下,已经是非常快的了。但是报纸这东西,改变了这一切。

在此之前,开海这一件事情,报纸是很少说的。

在何夕看来,少搞一些敏感事情,将一些事情弄成既定事实就行了。其余的事情,将来再说不迟。

但是而今,海洋贸易越来越发达,影响越来越大。对士绅们来说,损失也很肉疼。比如很多佃户都去海上谋生了。再比如,因为海贸兴起,很多人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海贸兴起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好事的。

世界上,也没有一件事情对所有群体来说都是好事。别的不说,海贸让松江府快速发展,已经有了后世大上海的几分气度。而苏州刘家港自然也很繁华,只是就苏州城来说,却未必是好事了。

沿海更有很多商人暴发户,在乡间秩序上,有挑战士大夫的可能。这更是让他们无法接受。

丁显将这一件事情给掀出来。也满足了他们的诉求。这才得到他们的支持,这背后有很多人。郑家了,刘三吾了。商业的利益,学术的地位,政治的分歧,都卷进这一场争论之中。

但是有一个士大夫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那就是正是这一场大争论。才让全天下人确信一件事情,这海贸是很赚钱的。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样一来,内陆的一些地方,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开始琢磨跑海试试。

这也造成了另外一个情况。

在何夕的支持之下,大明的海贸多以远洋贸易为主。毕竟远洋贸易赚钱。不过远洋贸易本钱也大,也就是勋贵们能参与。而今,全民大航海时代似乎拉开了帷幕。

当然了,这个全民更多是指小商人。

第一百五十二章 当年事,今日果

何夕听完这一段时间南京风云变幻。

何夕说道:“诸位觉得,陛下何以召我回京?”

这一点是何夕这一段时间一直琢磨的。

本来何夕以为,朱元璋是想知道辽东工业发展得怎么样了。让他找一个借口,回京汇报。而今北方各方面战事都停顿了。但是回京之后,朱元璋的态度有一些微妙的不同。

何夕觉得,自己的揣测未必对。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