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860)
作者:名剑山庄
只是这些东西,何夕已经不打在乎了。
……
回辽东的海船之上,何夕与刘璟朝夕相处。
何夕自然要讲辽东的情况给刘璟交给底。
刘璟仅仅听了一半,有懵了。一抬手,说道:“等等。你等等。何大人是治管子?”
何夕一愣,说道:“为什么这么说?”
刘璟说道:“非是管子,何至于此?大人,已经将管子之术,推导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在下佩服。”
只能说,中国文化遗产,太过丰富了。很多后世政策,都能在古代找到思想源泉。而管子更了不得了。几乎中国所有的思想都来自于春秋战国。而管子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主导齐国的官府学说。
很多人都习惯秦制度,因为秦汉制度一脉相传。而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的齐政,也因为齐国不光彩的灭亡,似乎也变得暗淡无光了。
不过,很多政治家还习惯从管子这本书中,寻找力量。
盐铁专卖,官山海等政策的思想源泉,就是在管仲这里。也就是说,何夕搞出来工业体系,在刘璟的角度解读,就是将管子的一些想法发扬光大。朝廷直接介入商业,不仅仅通过各种手段操控市场。还直接进入生产领域之中。
这都是管子当初已经提倡过的事情。
在刘璟看来,虽然说,何夕很多手段,已经与管子的本意相差很多了。不过这很正常。时过境迁。这就是孔子他老人家再生于天地之间,估计也看不懂而今的理学是什么玩意了。
而何夕做的事情,不过是在手段上繁琐多变。但是根子上的理念没有怎么变化。又怎么不算是管子之正统。
何夕被刘璟说得一愣一愣的。他读过管子,但是读得不精通。而今一时间想不起来,管子里面写了一些什么了。不过,这并不是重点。何夕索性承认了,说道:“刘兄,学古人而用之,何必在意出处?最重要的不是古人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
刘璟沉默了片刻,说道:“大人说的对。是我浅薄了。”
何夕说道:“而今刘兄承担着辽东庶务之政,刘兄不要辜负陛下的期望才是。”
刘璟听出了何夕的言外之意,说道:“请大人放心便是了。我不管怎么想的。怎么看,在辽东就对大人马首是瞻。决计不敢有误朝廷大事。”
第七十八章 谋国谋身
何夕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与刘璟这一路上互相试探,算是明白刘璟是什么样的人。做为刘基的儿子,学问精深,最重要在学术态度上比较宽容的。刘璟也算是正经的儒生,他父亲是刘基,谁敢说他不是儒生。
但问题是,刘伯温本人学问也好,文章也好。很难算是宋濂一般的纯儒。如果刘伯温是纯儒,为什么宋濂只能教书,而刘伯温却能搅动一番风云,让胡惟庸杀之而后快。
看一个人,从他的敌人来看,是最为明了了。
胡惟庸为什么一定要刘伯温死?就是因为刘伯温身后代表的是一股政治力量。
一个单纯的纯儒,是做不来这样的事情。
固然,刘璟虽然在家中隐居,但也受到他父亲的熏陶,在很多时候,在乎能用不能用。而不是道理?这因为很多人其实清楚,道理不能当饭吃。但是这些人更清楚,道理或许不能当饭吃,但是他们的道理能保住他们子子孙孙的饭碗。
自然要大讲特讲了。
刘璟这样的人,即便看不惯,也不会使绊子的。这就好了。
随着辽东力量越来越强大。何夕很明白,辽东不可能一直是自己的一言堂了。这种不被自己掌控的人,自然会有的。刘璟来,要胜过其他人来。
刘璟说道:“何大人,有一些肺腑之言,想要问问何大人,当然了,也只有在这茫茫大海之上,我才会问。今后我断然不会承认的。”
何夕说道:“请问。”
刘璟眼神有些恍惚,仿佛陷入回忆之中,好一阵子才说道:“世人都知道我父亲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但是,我在朝中这么多年,深深知道一件事情,我家一直有陛下的暗桩。甚至具体到某一个人。也就是说,胡惟庸做的事情,陛下当时就是知道的。”
“所以,要我父亲死的。是陛下。下手的是胡惟庸而已。”
“陛下虽然千古一帝,然后性情刚硬,不容私情,有猜忌心重。为陛下做事,成就一番功业是很容易的。不容易的反而是全身而退,在辽东不过数日。但我看来,用大明律治辽东之罪,几十条罪名都能拿得出来。可以说,何大人,你的生死,就在陛下一念之间。陛下让你生就生,让你死就死。这我观大人,不是那种利欲熏心之人。怎么将自己陷入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