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790)
作者:名剑山庄
此刻,朱元璋已经有精力投放在东北了。
朱元璋将这些奏疏递给太子朱标,说道:“你觉得怎么样?”
太子沉默片刻,他最关注的是,在何夕主持之下,辽东产出物资,如果何夕今年要完成一千多万两货物的生产计划。就要生产,近千万匹布,数十万石盐,钢铁,大木,船只,纸张。等等。都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这让太子触目惊心。
因为辽东之前,在财政上是年年亏损的。
否则也不会让后方年年补充粮饷了。
而何夕这一去,对辽东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子不是腐儒,他是政治家。他太清楚,这一些货物与后面的数字,能做什么事情了。现在的辽东,自然比不上江南物产。苏样风流,但是按照这个发展速度,估计用不了多少天,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太子深受震撼之余,也不得不怀疑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儒学,真的已经不行了吗?
随即,太子暗暗摇头。
他不觉得。
打天下与坐天下是两回事。
未来的学说,未必不对。但是万万不能这么激烈。因为这会影响到大明的根基的。毕竟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当年父皇招徕天下富户。各种妥协,让天下地主认为大明是正统,才算是坐稳了江山。
这才是最重要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太子并不是没有察觉,他其实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或者说本位思想。
他在想事情的时候,天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维护大明统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用大明百姓角度出发。毕竟他从小是太子,锦衣玉食。他知道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是因为他的父亲是皇帝,所以他才有这样的一切。
如果说,他不是嫡长子,而今这一切未必是他的。
所以,对于太子来说,维护统治,并将大明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事情。
只是这样的话,太子是不敢与朱元璋说的。
太子思忖片刻,说道:“何夕做得极好。儿臣是万万想不到的。只希望雄英能学到何夕几成本事,也就心满意足了。”
朱元璋说道:“何夕不是一个藏私的人。这一点你放心便是。我问的是何夕奏请的两件事情。”
太子说道:“儿臣以为,辽东不仅仅应该设州县,而是设府,设辽阳府。统合辽东庶务。否则的话,太不成体系了。”
朱元璋立即明白太子的意思了。
太子想往辽东安插人了。
仅仅是州县,虽然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在辽东体系之内,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因为他们距离何夕太远了。而辽东知府,或者说辽阳知府,有了这个官职,就很好办事。
以辽东而今的规模,设州县是可以的。但是设府,就有一点多余了。
沈阳,营口两地,设府是不大够格了。即便合在一起,设一个府,也不大够,盖因辽东人丁,十之七八都在军中,都指挥使,下面十几个卫所,占尽所有人丁。即便高丽迁徙过来的。也有很多在卫所体系之下。
又有一些在厂矿体系之中,能编为民户的,就更少了。
不过,辽东潜力非凡。先提一格未必不可以。
太子这一段时间,沉默了许多。似乎愿意服从朱元璋的政策。朱元璋也是要给自己儿子一些面子的。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辽阳知府,你有什么人选?”
太子想着自己夹带里的人。心中一动,说道:“刘璟可以。”
朱元璋说道:“刘先生的儿子?”
朱元璋的口中的刘先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刘伯温。
太子仁厚,说起来刘基当年也教授过太子,是太子的老师。只是刘基很早就想退出朝廷风波。最后不得善终。甚至连诚意伯的爵位,而今也是空悬的。
刘基固然是被胡惟庸所杀。但是刘基很多想法,也不能让朱元璋满意。
这才根本原因。如果不是朱元璋对刘基失望,胡惟庸又怎么敢动刘基一下。
太子之所用刘璟,首先是刘璟有才华。这一点家学渊源,并不比天下任何大儒差劲。更是有气节。即便在洪武一朝,刘家没有什么权势富贵。但是朱棣进入南京之后,他当着朱棣的面,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
这一句话,自然让朱棣下狱,他不等朱棣下令处置,他自己就自杀了。
这种忠诚,让太子感动。这样的人也不会被何夕拉拢的。
最后,再有一点。那就是太子派去辽东的人。固然有分化,了解,牵制,渗透等等想法。但是,只能帮忙,不能使绊子。这样的事情,太子身边的人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