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67)
作者:名剑山庄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何夕与士大夫们走不到一块去。更让朱元璋看重的是何夕对普通工匠的一片仁心。
这片仁心,在大明士大夫之中却少见之极。
不要以为是大明士大夫,读了圣贤书。就真是仁心仁术。其实很多士大夫对百姓从来没有多少仁心,那些为了自己的功绩,死上不知道多少百姓,都不会眨一下眼。
更不要区区一个人了。
朱元璋从最下层爬上来,他明白,大明朝每年三千多万石赋税,那是见了血的。几乎每一石粮食之中。都有人命,不说每一石粮食都是从百姓口中夺的,单单是运输粮食的脚夫,每年不死上一些。甚至更有甚至陆上遇见大雨,山洪,一整队都死了。也是有的。
但是大明官吏,可曾不在钱粮上动手脚?
这也是朱元璋下辣手的原因。
他们觉得自己贪的是钱,在朱元璋这里,他们贪的是命。
而何夕这种心思,却正对了朱元璋的心思。
“不过,仅仅是一丝仁心是办不成事情。”朱元璋心中暗道:“还要用其他事情试试。”
朱元璋从另外一些卷宗之中。抽一出份,也是锦衣卫的。是锦衣卫从浙江报上来的。关于郭桓的所有卷宗。
洪武朝的锦衣卫,决计不是酒囊饭袋。这一个多月来,足够将郭桓的底子查得清清楚楚的。朱元璋不是第一次看到了。而今再看,依然是无名火起,怒发冲冠。
“能成大事者,不仅要有仁心,也要有霹雳手段。敢杀人是第一条。”
“何夕,你堪用不堪用。朕还要再看看。”
朱元璋将郭桓的卷宗与何夕的卷宗放在一起了。
朱元璋一直思考怎么用何夕。仅仅放在身边作为一参谋。有些可惜了。但是将何夕放在什么位置上,就要看何夕是何等人物了。
让何夕做事。
不仅仅想看何夕所谓的科技,更多是试何夕的心性。
说实话,朱元璋对何夕的能力,并不是很在意的。无他,在朱元璋看来,年轻就是能力。
朱元璋起兵之后,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义子沐英,发小徐达,一个个都成才,固然是他们有天资,如果没有朱元璋栽培之力,也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一方面想办法收复何夕之心。另外一方面就是掂量何夕的心性。更确切地说,何夕的立场,价值观。
而今何夕的心思与朱元璋最大的敌人,大明士大夫们不是一路人。而今朱元璋试的,就是何夕另外的心性,决事的心性。决定何夕有没有资格委以重任。
能力可以教,可以调教,但是心性不足,立场不够,却不堪用了。
至于何夕而今面对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事还没有开始。而在朱元璋这里,却早已结束了。
第三十六章 新式甲胄
五日的时光转瞬即逝。
这一日,一行数百人出了城。为首的自然是太子。除此之外大明勋贵来了大半。武将都对武器特别感兴趣。所以在京勋贵大多都来了,徐达,傅友德。沐英等人都跟随太子出城。
徐达为人平易,让他跟谁太子出城一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不了就是陪着小辈出城踏青了。
而傅友德却不一样了。
傅友德总西南兵事,虽然而今还没有出城,但是各种事情,纷纷扰扰。傅友德忙得很。特别是出征这两日,更是如此。在他看来,既然朝廷调拨的粮草,军械什么都到外来了,甚至已经装上船了。有一批已经先行运往西南了。
即便,而今再有什么新武器,也用不到南征之战上了。他来做什么?
根本就是浪费时间而已。
所以,傅友德一身盔甲,扶了一下自己的金盔。对自己儿子傅忠,说道:“前几日,你与何夕接触过,你觉得何夕怎么样?”
傅忠想起何夕解释自己与公主没有关系,说道:“何夕倒是一个诚实君子。”
傅友德冷笑一声,说道:“谁问你这个?君子,这东西能吃,还是能喝?我问你,他在军械上有什么创见吗?”
傅忠想起何夕对大明军械一点不熟悉。也不相信何夕在军械上有什么创见。撇撇嘴。说道:“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傅友德说道:“看来,陛下是给这位何秘书铺路。怎么铺路也不能这么铺。不过,这也不是我们臣子能说的。你到了,记住管住嘴,不管看到什么事情。都少说话。”
傅忠笑道:“爹爹,莫小看孩子,孩儿虽然鲁直,但也不傻。这迎来接往的场面功夫,还是懂的,不管何夕做得如何稀烂,我都看破不说破,不会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