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589)
作者:名剑山庄
下面诸将听得议论纷纷。
大明开国将领素质都还不错,甚至很多就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角色。比如冯胜。有些就是单纯地猛将了。
一些人能听得出来,何夕这样做,有多难得。但是很多人都听不明。
何夕说得差不多。老将王弼开口了。说道;“何驸马,你说的,我听不大明白。其实也不用太明白。我只说一句,此事关系重大,你敢立军令状吗?”
“保证辽东,能在大军出关一个月之内,将粮草运送到前线。甚至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这前线在什么地方?”
王弼这样一说。
下面很多将领也纷纷点头。
他们不关心何夕将事情做到什么地步,他们只关心一点,何夕能不能以辽东一地维持粮道。
傅友德说得很明白,阿哈出所在之地,而今不是一个大致范围,就是在东北平原之上,长白山,大兴安岭以西。漠南漠北以东,方圆几百里的地方。但是具体在什么地方,还要大军出关,搜索侦查才知道。
甚至很多人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强弱形势如此之明显。阿哈出只有不是脑袋被驴给踢了。就会想办法远离大明边境,远离大明骑兵的攻击范围。
所以,这粮道到底有多远。谁也说不清楚。
而今北平,辽东,乃至大宁粮食都不缺乏。正是因为海运的原因,这三地都囤积了几十万石,甚至上百万石的军粮。但是从这些地方到前线,这一段路程,转运太过困难了。
即便有再多的粮食,转运不到前线,也等于没有。
所以,冯胜原来的计划,也与历史的计划差不多。就是粮食到前线最后这一程的问题不好解决。
何夕听下面议论纷纷。何夕心中一紧,转过头看冯胜。冯胜面沉如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何夕心中一动,似乎察觉了冯胜几分心思。
其实这一件事情,何夕向冯胜保证过。他心中也有腹稿了。回去之后,距离动兵还有一段时间,是可以做一些先期准备的。冯胜当时也表示了信任。但是此刻冯胜却这样的表情。
只能说,在冯胜看来,他其实也希望何夕立下这个军令状。
朱元璋的法度严谨,如果何夕在这一件事情上失了手。即便朱元璋再惋惜,也必须重重处置,即便不死,今后的政治前途,等同于无。或者能给别人当当幕僚,但是再也没有登堂入室的资格了。
甚至朱元璋对法度的看重,很有可能挥泪斩马谡。
而在冯胜的角度来看,也很说得通。
傅友德一眼就看出的关节所在,冯胜能看不出来。甚至冯胜的机会,就是因为何夕做得太好了,才萌生出来的。但是冯胜也担心,这一件事情如果做不好。板子会打在他身上。
是以而今顺水推舟。让何夕立下军令状。真出了事情。他作为主帅,责任会轻一些。
何夕心中心思一转,说道:“好。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何夕既然想做事情,必然要承受失败的风险。不过风险大,功劳也大。这一件事,何夕是有八成的把握。也不怕承担责任。
“好了。何至于此。”冯胜说道:“成败在天,尽力而为,就行了。除却这一件事情,还有谁有异议?”
冯胜需要何夕说出这一句话,为他的军事行动做担保。但是不需要何夕真立下军令状。毕竟如此重要的会议上,说出来的话,那是要记录在案的,几乎等同于写了文书的。
但是冯胜也不能真让何夕立下军令状。毕竟何夕不是寻常人。他是朱元璋的女婿。如果真出了什么事情,岂不是逼着朱元璋杀了自己的爱婿?所以,这落于文字就不需要了。
真要出了什么事情,朱元璋那边也有回旋的余地。
这军令状就如同薛定谔的猫,处于立与不立之间。两种选择随时可以切换,就看上面需要什么了。
除却这个问题之外,冯胜的计划,还有一些小问题。下面将领们一一提出。冯胜也认真回答,有真知灼见的,也加以修订,有反对意见,也能压得下去。
其中傅忠准备起身说话,被傅友德看见了。暗中踹了一脚。
傅忠只能坐下来。
傅友德需要表明自己与冯胜的距离,同时双方这种暗流,又不能影响到大战。傅友德对这个作战计划,并不是太喜欢。有一点太复杂。或许是个人原因。
冯胜书香门第。兄长冯国用文武双全。为文,作为朱元璋的谋士,在朱元璋众多谋士之中,也算顶尖的几个之一,为武,是攻陷金陵的统帅,可以说给朱元璋打下最重要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