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553)

作者:名剑山庄


来学习汉语的各国人士,最好是各国确定的继承人。当然了,不是也行。但是这些国家不同的做法,大明朝廷这里也会分三六九等的。

当然了,大明也不可能做出扣押人质的行为。当年朱元璋与方国珍打交道的时候,方国珍就送方关到南京当质子。结果朱元璋将方关送回去了,说如果双方都守信义,要质子做什么,如果双方都不守信义,质子又能做什么事情啊?

也正是朱元璋这种宽大的态度,让方国珍最后决定投降。

之所隐含这个条款。何夕更多是为儒学传播,与大明对未来南洋统治者们的影响力而已。

第六条,衡度量。

为了贸易方便,何夕提议,所有度量一律用明朝度量。并且宣布,大明港口,今后只用大明度量。

而今大明三个据点,都是商道要地,更不要说大明有大量的中国货物,也是他们所需要的。大明用大明度量,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或许南洋还是各种度量混乱的情况,但是大明度量衡,必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

何夕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更不要说,大明刚刚将满者伯夷王朝退下神坛的兵威,这一场大会自然是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南洋所有的国家,都在这盟约上签字用印。

在做完这一切,何夕更是从故纸堆之中,翻出来春秋时期盟誓的仪式,修建了一个高台,何夕持其牛耳,作为主盟之人。其他人都等而下之。

而这一套礼仪都是姚广孝搞出来。

如果一些国内大儒来看,定然说这礼仪之中,有太多走样变形的地方。一来,姚广孝的学问,谈不上是纯儒,他学问广博。但是在礼仪上,就研究不深了,有错乱的地方,也很正常。

二来,姚广孝本身就是一个藐视礼法的人物。他觉得差不多就行了,让他死扣细节,才是姚广孝的做事风格。再者,南洋这些土包子,谁又知道春秋盟誓礼仪是什么样子的。还不是他姚某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过,这仪式影响很好。

虽然,姚广孝有一些糊弄人的意思,但是学问不到,是看不出糊弄的地方,大步骤一点也没有错。三牲祭天,歃血为盟,埋书祭地等等。在南洋土包子,眼中神圣而神秘。

甚至这一套礼仪从此在南洋流传开来了。很是风行了一段时间。

礼仪也是要与社会现实符合的。最明显的就是切腹之礼。在中国古代,这是封臣对主君的礼仪,将自己心腹大白于青天之下,以示忠心耿耿,或者表露冤屈之类的。

但是中国在汉代以后,就没有所谓封君封臣了。这礼仪也就不在中国流传。但是日本到了近代,还是藩阀政治,这礼仪自然大行于道。

而今也是如此。

这一套盟誓制度,是国君与国君,封臣与国君进行的礼仪,适合春秋战国那个时代。甚至到了战国,就很不怎么流行了。但是南洋这个时代的文明层次,大抵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或许,在很多方面上胜过了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但是就政治体制上,却是有很雷同的地方。

故而,这一套礼仪也很容易被效仿。因为他们需要这个。

这一套礼仪制度,也成了儒家南传的先声。

整个盟会最后一项决议,就是各国全部派出使节去南京朝拜大明天子。而盟书,也是需要大明天子确认的。

何夕虽然做了很多先斩后奏的事情。但是他也知道,他自己的权力边界在什么地方。做下这么多事情,总是要给朝廷一个交代的。另外,何夕也有自己的一点点私心。

那就是,他担心朝廷局势有变化。他回去一趟,也好确定他离开南洋的事情。这一次这么多国家一起朝贡,何夕随行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归来

好在,就在何夕准备出发的时候。朱元璋的诏书到了。何夕回京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这一次,北上的船队并不比南下的船队少多少。

南下的时候,有大量物资军队,而这一次北上的时候,有能力的大国,不仅仅有一艘船,而小国很多借大明的船只,总之,也有几十艘之多,更不要说,很多商船也跟着大朝贡船只结伴而行。

而今的何夕,已经不怎么关注大明商人具体做什么生意了。

毕竟,在做生意这方面,中国商人不弱于世界任何商人。再加上大明军队为他们开辟了市场。如果这样中国商人还做不好生意,他们趁早拿块豆腐撞死吧。

但是何夕知道,这一次南下,大量商人赚得盆满钵满的。

一部分商船大量承接了南洋总督府的转运业务,还有很多商人,在南洋发现了商机,做各种各样的生意。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