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467)
作者:名剑山庄
这个世界终究是实力说话的,有多大的实力,就占据多大的地盘。大明海上的实力增长,在何夕看来,大抵在三年左右,才能将南海覆盖,并将势力推到南洋。
这三年,不是别的。就是一个造船周期。
毕竟或许小规模造船。可能有提前准备好的木头。但是大规模造船,只能先将大木阴干之后,才能动手,这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
今天的问题,并不在于方关被打劫,探险的船队遇见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大。真正的问题在于因为这一件事情引起的连锁反应。在何夕的支持之下,大明勋贵们几乎都挤在南洋航运上了,借助大明朝廷的虎皮,以及大明朝廷的货源,侵占了很多其他商人,特别是回回商人的利益。只是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因为畏惧大明的威势。
毕竟只要知道大明是何等庞然大物存在。都不会轻举妄动。也不敢掉以轻心。
而这一件事情,如果大明不做任何动作,就会将大明在南洋方面军事虚弱的情况,暴露无遗。这才有而今的两难之局。不动武,则南洋所有利益都不在了,影响刚刚开始改革,与大明朝廷局势。动武,明显是力有不能及,爪哇又是大国,一旦有变,更损大明威严。
大明固然是名将如云,但是在海战之上,却实在不知道该寄此任于何人。能孤军万里灭万乘之国?
姚广孝思量好一阵子,又听何夕自己的总结分析,先是安慰何夕说道:“大人,言重了。天下之事,本来就有权变虚实之术,固然堂堂正正之师,天下无敌。然后我辈不过弹指几十年,真寄希望如此,恐怕到白发苍苍也没有什么功业可言。天下大事,从险中求者,不知多少。只需记得,能承受得起代价,未必不能做一下。”
随即姚广孝沉吟片刻,说道:“其实,此事并非无解之局。”
何夕说道:“愿闻其详。”
姚广孝说道:“如果存了一战平爪哇。就走了死胡同的。以大明而今的海上军力,一战而平爪哇,几乎不可能,除非有霍去病。李靖之才,生于海上。否则想都不要想,都不是正常兵家要想的事情。”
“只是如果换一个思路,那就有解了。”
何夕说道:“什么想法?”
“征爪哇,而不战于爪哇。”姚广孝说道。
何夕一时有些迷糊,暗道:“打爪哇,不战于爪哇,又在什么地方动手啊?”
姚广孝说道:“大军临南洋而不战。”
何夕先是一愣,不知道姚广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听了这一句话,不由击节道:“妙啊。”
这分明是假道伐虢之计。
看似打的是爪哇,其实不是。打的是南洋。
大明一切问题,就是在南洋没有军事存在。如果大明在南洋有军事存在,不仅仅依靠所谓的软实力,那么南洋各家,还敢小窥大明商人,说不定有军队做背景,大明在南洋的利益版图,会扩张很多。
姚广孝补充道:“我看爪哇于南洋扩张迅速,几十年之间,南征北战。南洋小国岂不畏惧?我大明持反爪哇之旗号,自然成为这些小国的主心骨。再者,如越南,占城这些国家,距离大明近而爪哇远。大人可以令鸿胪寺派人召集南洋小国使臣,令各国出兵。当然了,皇帝不差饿兵,在其他地方补偿一二就行。”
“如此一来,朝廷只需派一支精干水师,带一两万精锐之军,于南洋安营扎寨。让爪哇攻之不克。将与爪哇的战事长期化,就再好不过了。”
何夕说道:“为何?”
姚广孝冷笑说道:“如此一来,一来不会妨碍朝廷大计,一两万精锐之军,一支精干的水师。不会影响朝廷北伐,毕竟不说别的,而今单单是海关所缴纳的赋税,就能负担起大明海外用兵的费用。”
“二来,将战事长期化,可以将南洋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爪哇的南洋,另外一个是大明的南洋。而战事长期化,先坚持不住的不是大明,也不是爪哇,而是南洋诸多小国。到时候,自然能将这些势力,当成大明扎根南洋的养分。”
“最后,待北方已定,朝廷大发舟师。犁庭扫穴,灭此群丑,夷爪哇一族,更是能以其地为南洋之根本经营。”
“如此南洋就是大明的南洋了。”
何夕听了,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不知道,历史上姚广孝在朱棣面前出过什么样的毒计。但是这个战略,看似光明正大,实际上阴损之极。一战之下,南洋能不能成为大明的南洋,还是未知数。但是南洋不死上,几十万上百万人。就称不上姚广孝的毒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