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412)
作者:名剑山庄
靖江藩自给自足不成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卖粮食给朝廷。
这样距离维持这个摊子,还有一些距离。
不过,朝廷已经承诺负责三年。而今靖江王三卫全部吃得朝廷俸禄。但是这才第一年,三年之后,靖江藩的根基也就稳固了。
何夕也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
因为何夕主持靖江王就藩这一件事情,也算是完成了。
不过,在何夕看来,靖江王这一段时间改变很大。有时候亲自参与一件事情,而不是纠集于情绪之中,对一个人的帮助很大。
何夕没有见过当年独守南昌三个月的南昌王。在陈友谅近百日的围攻之中,出现过种种问题,甚至一度攻入城中,都被南昌王给化解了。但是靖江王身边的一些老人,见靖江王这个样子,都暗自哭泣,说靖江王有南昌王的气质了。
何夕觉得,这个靖江王还不是无可救药。
所以,何夕临行之前。决定与靖江王好好谈谈。
……
靖江王码头旁边一处高地上,何夕与靖江王并缰而立。何夕远远看着码头上船只。此刻的靖江码头,一个月大概接纳十条商船。有从南洋来的,有从大陆来的。甚至有一次从日本来的。
虽然十几艘船有一些少。但是一个好的开始。
何夕说道:“这里需要一座灯塔。”
靖江王说道:“灯塔?”
何夕说道:“夜晚点灯,用以引导船只航向。对港口有大用处。我也准备在沿海设立灯塔。最好大明沿海都有灯塔。能让船只夜航。”
这是何夕的实话。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一些基础设施也是很重要的。中国很多港口都没有灯塔。而西欧的很多港口都有。原因明清都不是太重视海运的。而等被西人打开国门,没有多长时间,无线电都发明出来。灯塔已经没有用处了。
但是而今这个时代,灯塔作为一种基础措施。还是非常有用的。
靖江王说道:“孤知道了。”
何夕说道:“人生在世,其实也如在茫茫大海之上,如果有灯塔指引方向,不至于偏航。造成大的灾难。王爷觉得对与不对?”
靖江王自然听出里何夕话中有话,说道:“姑父想说什么。就说吧。”
何夕说道:“好。我就要走了。而作为藩王不可能擅自离开封地。今后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有些话,我想开诚布公地说一说,当然了,你不想听的话,就当耳旁风吧。我也是尽人事而听天命而已。”
靖江王说道:“姑父请讲。”
第四十九章 灯塔
何夕说道:“南昌王之死,是大明一大憾事。这些陈年旧事,我不知道其中关节。但是人要认清现实。大明国事蒸蒸日上。王爷想做什么。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陛下对南昌王未必无愧。王爷以旁支进亲王。固然是血脉之故,难道没有南昌王之功?”
“而今王爷有靖江基业,我看王爷也是乐在其中,这足以传之后世的基业。如果因为王爷一些不当的举动。非但不能传之子孙,反而为子孙招来杀身之祸,恐怕不是王爷想看到的。也不是南昌王想看的。”
靖江王看着何夕,心情有些复杂。
他对何夕的感觉很矛盾的。
一方面,他对何夕恨之入骨。特别是何夕对他那一顿打。何夕或许以为过去了。但是靖江王一辈子都没有被人打过脸,那种感觉,刻骨铭心。怎么能忘记啊?
另外一方面,何夕的确帮了他大忙。而且他也看到何夕的能力。
这一方基业,虽然一开始,靖江王觉得,是比流放还难看。但是他几乎肉眼可见的,在何夕的主持之下,靖江藩的基业一点点竖立起来了。他自己也暗自估算过。
在三年之后,靖江藩各项收入加起来,估计有十几万两之多。
十几万两看上不多。但是大明很多府县,一年的赋税也达不到。而且靖江藩的所有权力,何夕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他。更手把手教给他如何经营这里。
靖江王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何夕留下来,他以王相任之。
但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他如果是何夕,也不会在这个地方发霉。
甚至,靖江王将自己妄想深深地压在心底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何夕。
徐达,汤和,李文忠,乃至于朱元璋身边的名将。他是见过的。听过,知道很厉害。但是究竟有多厉害。只是风传而已。但是何夕得厉害,他是见识过的。
有何夕帮朱元璋。他是没有希望的。
他觉得他辈子都比不上何夕。
靖江王叹息一声,说道:“姑父,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这些话。在我身边的旧人,要么不断说父王的事情。要么就隐瞒什么都不说,唯恐我生了不该有的心思。不过,我很明白。有些事情,我改变不了。但是有些事情,我也很难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