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279)
作者:名剑山庄
却不想他父亲,太平知府李治之,听了李云行在何夕麾下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大喜过望,说道:“儿子,我李家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有些人事情,我之前没有敢告诉你,而今你也长大了,该为我分忧了。”
“你知道吗?在胡惟庸案之后,我一直提心吊胆。担心某一天,锦衣卫就闯进咱家,将咱家满门抄斩。”
李云行说道:“为什么?这不是没事吗?”
李治之说道:“因为胡惟庸是韩国公的人。我也是韩国公的人。胡惟庸倒台,分明是陛下对韩国公已经有意见了。而且韩国公也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都走,韩国公一走,大公子是万万不能接韩国公的摊子的。”
“到时候我们这些人怎么办?”
“天见可怜,你得了何驸马的看重。今日不管何驸马要你做什么事情,即便要你去死。你也必须去。因为你在何驸马身边,我家才能从韩国公门下变成了何驸马门下,就会转危为安。”
于是,李云行也只能灰溜溜地回去,继续做事。
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这种事情,很难不出现伤亡。别的不说,单单说炸点不炸,或者延迟炸。这都是常有的事情。毕竟,引火绳受潮,或者被炸断了。这事情很常见。出现问题之后,自然要让工匠去看看。
大多数时候,都是全头全尾地回来。
但是粉身碎骨的时候,自然也有。
遇见这样的事情,何夕能做的是,也不过是重重抚恤,并总结经验。毕竟即便后世这种矿山作业,也不敢保证没有人被炸死。更不要说从头开始探索。
后来李云行也就习惯了。
他每天听着炮声入睡。各种数据的记录,就有好几十个箱子。各种爆破手法的效果等等。更是记录了不知道多少。
李云行也不知不觉之间,对手中的事情开始着迷了。
似乎感受到,爆炸与爆炸的不同,直觉感受到各种爆炸之间的关系,似乎明悟什么叫做爆炸的艺术。
……
且不说,李云行的作业。单单说何夕。
其实何夕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虽然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何夕早就搞定了。很多都是在电脑之中抄写出来的。不过,何夕没有宣之天下,甚至在明鉴堂之中教授。只是放在明鉴堂的图书馆之中,有心之人是可以读到的。
唯一数学一门是明鉴堂必学的。
何夕本来以为,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是他高估了自己。
因为对天地自然的解释,很多大儒都会做的。比如朱熹。很多人都知道朱熹是一个大儒,但很少有人知道,朱熹在当时的自然科学上,也算是集大成者,在地球是圆的,行星运作。四季,海陆沉降。海潮等各方面的见解,与后世相差不大。当然,也有一些是与科学相冲突的。但是放在朱熹那个时代,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何夕自己搞出一套自然科学的说法。其实比何夕将史学单拿出来,与经学放到对立面上,引起的轰动要少得多。
因为前者是根本之争。后者不过枝蔓之争。甚至不引起重视。
第六十六章 江心洲著书
经过之前种种,何夕知道两件事情,第一,改变思想是很难的。不是一时之间可以做的。 第二,变法之事,恐怕要很长时间不能大张旗鼓,这是朱元璋的意见。也是何夕所面临的现实。
既然如此,他要蛰伏一段时间。
既然敌人不重视,自然科学。他也不用高举高打了。默默传播。培养人才。
只是自然科学这上面的事情,可以放一放。
让何夕感到难受至极的。他要为工理学院准备的教材。那就是采矿与冶金这两方面的教材了。
何夕在这上面一点都不懂。但是现实逼着他成为一个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工程学家,材料学家。当然了,这些学家都是有水分的。如果放在六百年后,他连入门都不到。
但是在这个时代,何夕作为第一个系统整理中国古代矿物,采矿,冶金技术的人。注定成为这方面的祖师爷。
这也是时代的原因,在科学发展的前期,有很多百科全书一般的大学者,也是这样的原因。
何夕在江心洲这两个月,是他过得最像学校的日子,虽然没有老师催交论文。但是他却知道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在这两个月之内,他写出了很多书籍。《采矿论》,《冶金原理》《采矿工程论》《矿物大全》《爆破手册》《科学方法与实验准则》等等的。
几乎一个人将工理学院的课程给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