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248)
作者:名剑山庄
所以,朱元璋才脱出这个问题本身,反而关注于这种解决事务的方法。
第四十六章 车中之谈
这让何夕怎么回答?
何夕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我在六百年后,不过一学生而已,甚至比不上而今国子监的学生。最多算是州府的学生,对于朝廷最高层是怎么运作的,我实在不知道,只是我常听上面在遇见重大决策的时候,都会开一些咨询会,座谈会,会召见相关的学者咨询。”
“相关学者?”这四个字引起朱元璋无限感慨。
因为在大明,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相关的学者。就那漠南的问题来说,朝野上下,没有人可以给朱元璋这样的分析。所谓的大儒们,将仁义忠孝,天命正统,倒是可以。文书工作也足以胜任。但是专业且综合对一地进行分析,以供决策,这是做不来的。
即便翰林院之中的人,所谓士林种子,也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的。或者他们不屑于做,这些琐碎且辛苦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待儒臣之道了。
而且更让朱元璋有些沮丧的是,别人或者以为何夕是真国士,而只有他知道,何夕是一个伪国士。他之所以有而今的地位,是从后世拿来的结果。
但是他更担心的是,何夕能从后世拿来的智慧总就是有限的。
将来怎么办?
何夕说道:“陛下,臣其实也觉得,学而优则仕,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学者仅仅是为了做官,就太市侩一点了。还应该有专门做学问的存在。这学问不仅仅是儒学。”
朱元璋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只是来日方长。”
何夕来到大明有大半年了。朱元璋了解未来的思想也有大半年。但是朱元璋在国策上一直非常慎重,他看重何夕这一点,也仅仅是作为一个政治信号而已。
在其他政事上,几乎一切如旧。
并不是朱元璋没有想动的意思,而是朱元璋越是想动,就越是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急不得的。
朱元璋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聊,说道:“练子宁,黄子澄这两个人,少年老成,又跟你学了一段时间,足够用了。这两个入秘书监,挂七品秘书郎。派往漠北,代朕巡视。你今日有很多事情没有说出来吧?”
何夕一愣,说道:“陛下英明。”
朱元璋说道:“你没有说出来的事情,就让他们两人去办。”
何夕说道:“是。”他微微一顿,说道;“陛下,不是臣推辞,我也觉得练子宁与黄子澄是可造之才,但是他们毕竟在我这里学习的时间太短,臣担心他们难以承担大任。”
朱元璋说道:“俺知道,但是没有人可以用。安定草原上朝廷大计。要完成这一件事情,是要很长时间。俺今生都未必能做完,所以时不我待。他两个人也不是小孩子,都过了二十了。难道还不能托付大事吗?”
“学得不够,要在事上练,再者你不是他们的老师,有什么事情,可以写信来问你。”
何夕先是一喜,随即又是不安地说道;“陛下,这不好吧。这岂不是结党营私。”
朱元璋说道:“有什么不好的,朝野上从来如此。朕不说,又不是不知道。你将来要做事,没有膀臂怎么行。就从他们两个人开始吧。你们区区几个小官,能结党营什么私啊。”
何夕说道:“臣谢陛下体谅。”
朱元璋说道:“还有两件事情,下去就做,第一明鉴堂扩招,区区几十个怎么够,最少一两百人。可以从国子监招,也可以直接从下面省府招。第二,快些将你想讲的东西,整理成教材。你不可能一直在这里。明白吗?”
何夕说道:“臣明白。臣也有一件事情,请陛下指示。”
“说。”朱元璋说道。
何夕说道:“臣想将今日学生所有作业集结成册。”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动,说道:“你对朕不要藏头露尾。说,你有什么用意?”朱元璋感觉自己这女婿,从骨子里有一种谨小慎微的秉行。或者说不自信。放在做事上,就是力求稳妥。很多事情做得都不爽利。
说实话,朱元璋自信对何夕的宠爱,不下于汉武帝对霍去病,霍去病是何等张狂,而何夕做事,简直小脚老太太,太稳妥了。
只是朱元璋并不知道,霍去病自幼养在宫中,从来是在万人之上。但是何夕如果没有这一次奇遇,他这辈子不过是寻常人。上面不知道有多少压着,每一次机会,对这样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
作为连考试都考不到全校第一的人,让他张狂,他也张狂不起来。
朱元璋对何夕的判断是很正确的。何夕果然藏了一整套方案。何夕说道:“臣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从此以后形成惯例,演变成学术期刊。先从明鉴堂开始,最后形成大明最高史学期刊。从引导大明学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