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246)
作者:名剑山庄
“这就是为什么草原上不能种植庄稼的根本原因。”
太子心中有一个疑惑,暗道:“地图的绘制从来是国家大事,更是耗时耗力的。绝非一人可以完成的。何夕拿出过很多张地图了,这些地图从哪里来的。如果是朝廷绘制的我怎么不知道,如果不是朝廷绘制的,何夕的老师大智禅师,难道是仙人不成?”
只是这样的疑问,太子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不过太子另外一个疑问,却可以问出来了。他先说道:“父皇,儿臣有疑问,想请教一下何秘书。”
朱元璋说道:“你说吧。”
太子说道:“何秘书,我看了你的图,发现东北不在所谓的游牧与农耕的分界线上,你的意思是,东北是可以大规模耕种的?”
何夕说道:“殿下圣明,臣之前说过,水汽是从海上来的。而东北临海,虽然在北方降雨不少,但是天气极寒,冬季更是大雪封山数月。但是这并不妨碍这里可以耕种,甚至可以说是沃土千里,或许逊色于中原,但不下于江南各省。虽然一年一熟,足以养民数百万之多。更有陛下,圣明远播,早早就推广棉花,让百姓可以御寒。东北虽冷,但已经是可以开发之土地。而且是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其可以耕种,一旦有异族聚集,就能成为有文法之国,将为中国之患。”
“草原与东北,决计不可同日而语,双方的气候禀赋完全不一样。东北可以汉制,草原则不可。”
有没有文法,是古代中国衡量周围异族的关键,没有文法,就是一野蛮部落而已,不算什么。如果有文法,威胁就大了,吐蕃,高句丽,西夏,那一个都是有文法的国家。
只是到了明朝这个观点已经不太讲了。因为历史进程不一样,大明周围有文法的国家太多了。根本防御不过来,也处理不过来。
“我儿问得好。”朱元璋说道。他此刻想起了女真人,想起了清朝。自然对何夕的暗示再明白不过了。说道:“这一点记下来,今后收复辽东,决计不能如草原一般治理。天下可以耕种的土地,都必须在朝廷管辖之下,不能流入异族之手。这一点尔等都要记住。”
朱元璋如此霸气的一句话,其实也是内心深处的改变。这一世,什么十五不征之国,绝对不会再出现了。但是对于域外不毛之地,朱元璋依然没有什么兴趣。
这大概是老农民的本性,只想要能耕种的土地。
第四十五章 游牧与定居
“如此说来,何大人是觉得蒙古是不能为朝廷所统治的,只能用羁绊之策?那么朝廷会何必费这么大的功夫去征伐啊?”曹国公语气淡然,问出一个问题。
虽然说曹国公是朱元璋的嫡系,甚至在很多地方上与何夕交善。但是他对何夕得出这个结论,依然是非常不满意。
因为如果按照何夕所言,直接否定了大明与蒙古战事的意义。既然与蒙古作战是毫无意义的。那么武勋们的功勋也就是毫无意义了。李文忠其实也是这几年在南京,之前他与徐达分别北上,掌管北平战事。
虽然,而今一战是徐达主持的。但是下一次对蒙古的战争,就未必是徐达了。很可能是他。
再加上曹国公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但并不代表曹国公府没有自己的利益了。曹国公毕竟是武勋,他手下有一大帮将领。他也必须维护武勋们的集体利益,这与对朱元璋的忠诚并无多少冲突。
何夕也知道这个问题必须解释清楚。
要知道,洪武年间,以整个武勋集团来论,那是一个朱元璋都要掂量再三大集团。虽然其中有很多派系,也有朱元璋分而治之的企图。但是对外征战,是他们集团的利益所在。
这可不是明中后期,文官们是依靠皇帝才有一点点与武勋制衡的权力。
今日如果他真否定与残元的战争,今后即便朱元璋护着他,何夕今后在朝廷上也不好过了。
凡事都要顺势而为之。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而且即便是朱元璋也未必愿意停下对外战事,毕竟这些武勋集团不对外作战,恐怕也不会安分起来。再者何夕也不是反对对外扩张。
何夕说道:“曹国公,当年元兵所过一片白地,荼毒生灵,所过之处,惨不忍睹,衣冠填于沟壑,百姓遗骨满川。此仇不可报。且不灭残元,则为大明之患。只有灭此朝食,才能让边疆万里息兵。”
“只是有些事情,必须弄明白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不然非但长治久安之策不可得。大明将士血战所得,也只能白白放弃。”
“现在问题已经很明白了。同样的一片土地,如果能够耕种,那么就能负担起朝廷官员,驻军,那么一片地方就能是朝廷的土地。而草原上,因为游牧的原因,飘忽不定,即便占据草场,也只能为酋长所有,不能为朝廷所治,于是,朝廷强势,一时降服,一旦有事,犹如野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