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984)
作者:名剑山庄
其实,何夕也可以理解。
不过,是用死人压活人的故计。
这种手段,何夕不在乎。也不觉得能够上得了台面。但问题是,人心所向,却是一个大问题。想要改变人别人所想,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何夕之前只是埋头做事,将一件件事情给理顺。弄明白了。给办成了。在务虚方面,更多是法理上政治逻辑上的问题。
比如,将大明皇帝的法理从天命,改为民意。让皇帝的身份从天之子,代天牧民,变成了民之主,受天下人之信任,主持天下大政。
但是这些东西,寻常人其实并不是太在乎的。
一般人也不会在乎,美国政治正确的基本逻辑的。
所以,何夕其实将审美权让给了旧的儒生们。
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却代表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天下人都觉得,何夕执行的政策,是临时的,是急就章,是不得已,是权宜之计,那么将来何夕的政策被推翻,也是必然了。
所以,何夕必须从舆论上去扭转这个局面。
当然了,这一件事情,何夕本来不想在大会上提,毕竟大会吗,一半是门面事,另外一半才是真正要解决问题的。
白话文与简体字推行,是有必要性的。
首先,就是大明朝廷政务爆炸性增长,大量文牍档案存在,这些东西天然与古文无关。
还有各方面的要求,古人太过不方便了。
其次,就是何夕先从白话文下手,在文化上与之前形成割裂。可以说这样说,白话文一出,就可以盖棺论定,在何夕之前,就是古代,在何夕之后,最少近现代了。
更是何夕决心,将天下舆论从士大夫手中,拉到市民手中的态度。
虽然说,何夕早就办了报纸,但是不够。
因为元末战乱,整个中国识字的人都不是太多的。报纸更多是在官员与士大夫手中流通,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是他们所影响的舆情,还仅仅是士大夫上层。与下层百姓,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何夕也注意到。随着北京工业的发展,其实出现了底层的技术人员,他们识字不多,但是好歹识字,因为不识字的话,很多工作都是难以进行的。
在工业发展之中也赚到了红利,有能力让子女读书。
但是这些人与古文天然没有关系。
如果舆论战,如果在古文的领域,那么何夕想胜利不是不能,只是很难。毕竟,有时候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比杀了他还难。
所以何夕要确定白话文作为官方正统。
如此一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一件事情,何夕迟早要做。只是今日拿出来,与孔希路做一个交换而已。毕竟,孔希路与背后江南士大夫们,是代表这个时代的文化审美。
如果由他们出面的话,风波会小一点,挨骂的人会多一点。
对,何夕很清楚。他做这一件事情,一定会有很大的风波的。其实白话文何夕已经小规模推行了。很多人不在意,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就好像日语与韩语一样,在古代,这些所谓语言,不过是为了学习中文弄出来的。在朝鲜与日本,只有地位低下的人,才会去学习的。
而白话文也是一样。
让白话文代替古文,成为正统。这简直让很多老顽固决计不能接受。定然会有一场风波。
当然了,这些人不过是在学术上有一些影响力。在政治上,阻挡不了何夕做任何事情。但是何夕依然觉得,让这些人出面,代替自己承担骂名更好。最少,也让江南士大夫在这一件事情行支持自己。
也算是投名状。
只是这个投名状不好交啊?
这个要求,让孔希路都惊呆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在他看来,圣人微言大义,岂是那些所谓的白话文能够媲美的。就他个人而言,这一件事情,万万不能做的。
但是这话,在他嘴边却说出来了。
原因很简单。
孔希路可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也不是他自己。他这里快意开口,背后就是南孔一脉被他更葬送了。
更让孔希路感动不安的事情是,他觉得他背后那些人或许真的会同意啊?
是的,他一开始想的是绝对不行。但是如果能保证自己家族的地位与传承的话,或许不是不可以。
他自己都这样了。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真正硬骨头,对儒学有至死不渝的坚持的人,都已经死了。
孔希路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我必须回去与人商议。才能给大人您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