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843)
作者:名剑山庄
而且如果将大炮沿着河岸布置,再将火炮布置在沙洲之上,足以封锁一段河道了。这样的情况下,建立浮桥也很容易。
所以,黄河之战,并不是单独的水战。也不是单纯的陆战。双方的战斗是非常复杂的。更考验双方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
叶沈看似大举出动,气势汹汹的。但其实暗中藏了重点,只是希望能够在南岸建立起,两到三个桥头堡,大军就能够直接渡河。直扑洛阳了。
叶沈的心思,盛庸或许不能完全猜到。但大多数都是能够猜到的。
不过,盛庸也是有只自己的总体战术的。那就是一个字熬。
拖着。
盛庸甚至一度想将叶沈放过黄河来打。毕竟黄河天险的用途,不仅仅是一条防御线,还有别的用处,比如切断叶沈的后勤。
黄河发洪水的时候,那样子,浊浪滔天,仿佛天地之威。那个时候的黄河,不要说大军渡河了。就是上游想派人到下游传信。也都是九死一生。甚至是十死无生的。
这就是说,这个时候黄河人为的将大军分成了两段。
如果是冷兵器时代,这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的。
大军已经过河了。后勤暂时断绝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而火器时间就不一样了。
盛庸也发现了火器时代对后勤的依赖太重要了。一旦没有了后勤物资,只能拎刀子拼命的情况下,北军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南军的。一旦北军被黄河暂时切断了后勤。
盛庸大举进攻,数日之内,将营地之中的火药给打空了。并不是什么问题。
那个时候,就有可能是,他歼灭北军的一个大好时机。
只是可惜,盛庸不敢这样做了。
不是因为,军中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后方。南京出现的种种问题,毫无疑问会影响前线的军心士气。盛庸即便对很多事情进行了封锁。但是有些事情是封锁不住的。
比如说,这么手中的钞票能买多少东西?
这种情况下,再用这样的悬危之计,就相当不合适了。
盛庸只能用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在黄河一线与对手拼杀。
争夺的焦点,就在于黄河之几处沙洲,还有几处容易登陆的地方。整体局势上也是有利于盛庸的。盛庸这一段时间也不是白给的。在这些地方安置了很多难以攻克的防线。
叶沈也只能死磕。
攻破黄河防线估计是需要时间的。
除此之外,盛庸还在等别的变数。
山西方面,能不能从怀庆府背后杀出来,直接冲到北军后勤线上,只要截断后勤线,北军的进攻只能败退。
盛庸也知道,叶沈一定在背后安置了后手,甚至他这一次对黄河沿线的进攻,很有可能就是引蛇出洞之计,山西军各方面都不行。在桑干河之战后,更是元气大伤。
如果与北军野战,情况不堪设想。但是守住几个关卡,然北军难以逾越太行天险,却是可以的。
要截断后勤线,就必须从太行山之中冲出来,一旦出来,能不能回去就不好说了。甚至很有可能被北军抓住空档,冲破太行山的关卡,到时候山西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但是,总要尝试一下。
另外一个变数,就是山东战场。
傅友德一直酝酿着德州之战。这个时候更是如此。如果不是后方生变,很有可能南北双方在山东北部还要大战一场,而今南军真正的精锐都在傅友德手中。
可以说傅友德的动向能令天下侧目。
而北京方面也不是没有对傅友德进行安排。安排办法很简单,那就是以田忌赛马之故计,用下等马牵制傅友德。而且不是一匹,而是数匹。
首先就是哈刺不花。
哈刺不花数万大军,龟缩在数个港口之中,跃跃欲试,只要傅友德大军北上,这数支军队就立即杀出来,甚至向海州杀过去,直接杀到南直隶。
而在傅友德正北面。
数座坚城,好像一条铁链,将傅友德的进攻方向完全封锁住了。更不要说,运河沿岸,更有棱堡数座,卡死了沿着运河北上的路径。
除此之外,更有大量军队,在村落,城镇之中安营扎寨。
甚至还将当地百姓组建民团。
虽然一开始打仗的时候,山东本地百姓都是墙头草。并没有为北京而战的觉悟。但是经过了一轮拉锯之后。最少黄河北岸的山东府县都觉悟了。
他们在南京统治之下的日子实在难过。
毕竟,大量转运军粮的负担都在百姓身上,再加上南军的军纪没有北军好。
而今更加让北边百姓抗拒南军的地方,就在于南京新钞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