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834)

作者:名剑山庄


更不要说火器军队需要大量后勤物资才能维持,新钞崩溃,一天一个价,导致市场上,很多货物都已经买不到了。很多商人都不敢开门做生意。因为他们如果不用新钞,朝廷会找他们的麻烦。他们毕竟是跟朝廷做生意。但是他们如果用新钞,那这生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赚钱的。

无非是赔多少的问题。

但是大军需要的物资太多了。他们根本赔不起。用他们一家老小的性命也赔不起啊。

他们只能关门歇业。

只是如此一来,各方面的经济活动都中断了。

整个大明江山而今都已经岌岌可危了。

更不要说,面对北京的压力。

傅友德还想着什么反攻。而今想都不要想了。能维持着军队不崩溃,就已经是很厉害的了。也就是将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了北京那边。

这样局面,朱允炆岂能不想杀了丁显。

只是杀了丁显也没有用,这个局面谁来收拾?

朱允炆还没有想过。他决定再给丁显一个机会,说道:“丁显,事到如今,你有什么话说?”

丁显说道:“臣罪该万死。无颜面见君父。只是而今局面臣死,是对朝廷不负责。是以想用绵薄之力,挽救危机于万一。”

朱允炆说道:“你准备怎么办?”

丁显说道:“臣请开府库,用金银发军饷。”

朱允炆看着丁显,说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府库之中有多钱?你不是不知道的。”

丁显说道:“臣知道,府库之中所有的金银,不过两千万两上下,最多支撑大军三到五个月左右。不过,臣的想法是用金银粮食新钞掺杂发下去,大概能支持更长一段时间。”

这个办法,就是折色了。

大明朝廷上有很多时候都在用,将实物折色为俸禄。

这也是在宝钞贬值之后,很多人想到的不得已的代替办法。

朱允炆说道:“即便坚持一段时间,又能怎么样啊?”

丁显说道:“臣推荐一人,就是臣的师兄黄子澄。他是何贼最喜欢的弟子之一,原本主持少府之事。臣以为当效仿何贼当年在辽东的旧事,发行票据。将市面上所谓的物资都收拢在朝廷手中。凭票使用,聚集天下人力物力为朝廷所用。”

“先前的折色就是要为臣争取朝廷调整的时间。”

朱允炆听不打懂丁显所说的意思,说道:“何夕在辽东做的事情,可有奏疏?”

丁显立即将一封奏疏双手呈上,他也是早有准备了。

朱允炆拿过来细细翻看。陷入沉思之中。而丁显背后已经被冷汗打透了。他不知道,这一个办法能不能将朱允炆给糊弄过去。

对,就是糊弄过去。

朱允炆或许不知道,但是丁显却是知道。何夕的办法在辽东实行都是非常勉强的,更不要说在南京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未来的位子

何夕在辽东刚刚开始的时候,简直是百废待兴。什么都没有,没有办法,为了集中人力物力,何夕搞出了一系列的票据。才将辽东的人力物力聚集在自己的手中,搞出了辽东工业的根基。

但是当初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让何夕简直是焦头烂额的。

那时候的辽东本质上,其实就是后世的一个大县。总共才不到一百万人。后来是迁徙的人多,才有几百万人的。

即便如此何夕已经找到了几乎他能够找到的人才,自己也培养出大量的数学人才。才算是勉强维持。但是后来,何夕也是亲自将这个正常废除了。

一方面是吏治问题,下面很多人做的事情,让何夕触目惊心。

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一件事情容错率太低了。一旦搞出事情一点,就很容易出问题。

总之,何夕放弃了这些政策。

其实,丁显也很清楚这些内容。从本质上,南京新钞就是票据的一种,人为地维持这一种票据,丁显最后都失败了。更不要说让他们维持十几种甚至更多票据。这里面的难度有多大。丁显自然是知道的。

对南京朝廷来说,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朱允炆并不一定清楚这一点。

朱允炆到底太年轻了。

朱允炆或许自己已经明白这一点了。如果朱允炆直接处理朝政,对南京朝廷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因为很多下面官员都觉得是常识的事情,朱允炆自己却并不是很清楚的。

就好像这一件事情,何夕当初的政策有多么庞大的计算量与统计数量。

可以这样说,在杨士奇与黄子澄能主持了辽东当年的事情,杨士奇而今在北京主持财政,一点也不觉得吃力。即便北京朝廷管辖东西,比之前在辽东多了那么多。但是工作量上相差并不算太大。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