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754)

作者:名剑山庄


毕竟,不管怎么样?双方已经锁定了。虽然北京方面可以宣布不承认南京新钞。所以兑换都是私下进行的。与北京无关云云。将责任推干净。

但是问题是,大明只有一个,即便双方开战了。但是双方的经济依旧紧密相连。南京经济崩溃,北京印刷的钞票终究会回流北京。

这是何夕不可避免的。

其次,前文说过,对何夕来说快速结束战争,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战争结束的时候,何夕与朱雄英之间的问题,估计就要冒出来。

当没有危机与需求的时候,变法也就没有那么迫切了。何夕面对的舆情与官场风向,也就不一样了。

何夕思量想去,终于叹息一声,选择从自己夹带里面找出几个人来,精通银行事务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也只有何夕这里有了。

将他们派到南京去。

帮助丁显完成这一次改革。

毕竟打击文官士大夫们,是何夕与丁显的利益一致的地方。何夕与丁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何夕已经构建出一整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同时培养出一批新的官僚。

也就是北京国子监,营口大学,等几个大学抱出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官场天然抱团。他们在面对士大夫集团的时候在,很有战斗力。

经过这几年下来,何夕也敢肯定,即便将来这些新官僚们与士大夫这些旧官僚们在朝廷上厮杀。也决计能够战胜那些士大夫们。

而丁显却没有。

也就是何夕完成的替代,一个利益集团代替另外一个利益集团。而丁显做的是,侵吞,让勋贵集团将原本文官地主的利益侵吞一部分。

何夕心中暗道:“是应该为今后布局了。”

没错,这一场南北战争其实才算是中场。但是在何夕看来,胜负早已定下了。战事也没有多少悬念了。无非再来三四场大决战。或者说战事有反复,多纠缠两年而已。

毕竟。何夕已经完善了北京体系,整个新体系加上工业体系军事体系,各方面都是胜过南京的。这种情况如何还打不赢,几乎不可能。

所以战后的事情,何夕也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他要考虑的不能仅仅是辽东北京一隅。大明的经济也不能如此不平衡。

何夕一想到战后布局。心中忽然一动,暗道:“能不能与丁显有一些接触。”

是的。何夕看透了丁显决计不是忠臣孝子,让丁显投奔北京,何夕不敢作此妄想。但是与丁显在一些领域做一些交换。以方便自己在战后的布局。

却是可以的。

估计只要价格合适,丁显什么事情都敢做。

第八十六章

旧港。

不,旧港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名字了。而今是新港了。

周王召集诸王会盟,自然也是在新港。

何夕离开南洋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何夕留下来的计划,一直在影响着南洋。

旧港就是影响最深的地方之一。

而今周国乃是南洋封国之中最强的。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何夕给周王画的大饼,也就是治理河流,将新港城外的土地推平,沼泽地变成良田。

这是一个浩大之极的功臣。周王就藩之后,就一直在做这一件事情。

在南北开战之前,在贸易之中赚到了足够的钱财的周王,没有留给自己,都投入土地之上。而这些都在南北交战之后,给了周王非常丰厚的回报。

无他,而今周国每年可以出购的粮食在数百万石之多。毕竟,这里可以一年四熟。只要人力供应得上,多少粮食都不是问题。

周王数年之辛苦,得到了回报。

虽然说南洋总体上不缺粮食,而周王粮食更多是供应北京。

北京很多粮食就从南洋采购的。

在南洋采购,自然从周王这里集团采购的容易,会减少很多麻烦。因为北京粮食问题存在,所以北京在对外销售的时候,对于采购粮食有特别的优待。

如此一来,周王在北京货物最短缺的时候,都能搞到北方货物。在别人搞不到北方货物的时候,物以稀为贵,如此一来,周王所获得的利益就相当大了。

但是周王最大的好处还不在于此。

南洋粮食虽然不缺,但这个不缺少,是要看与谁相比的。在这个时代,大部分底层百姓都是吃不饱的,即便是在南洋也是如此。很多所谓的不缺少粮食,都是没有将这一部分人的需求算在其中。

而周王这里粮食产量大增。

最大的好处就是聚集了很多人。无他,粮食价格低,生活成本低。百姓就乐于生孩子。毕竟,这年头百姓从来信奉多子多福。之所以没有那么多的孩子,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养不起而已。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