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726)

作者:名剑山庄


黄子澄见状,想要说什么,忽然心中暗道:“也是,我提醒一下,就好。说那么多做什么?”随即闭嘴了。

丁显其实看出来黄子澄的想法。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所考虑与顾虑的事情,也就不一样了。

何夕之所以先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再开放私人办厂。本身就是为了朝廷。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征税办法,以对农业征税的方式对工业征税,太容易出问题了。

不管是太多太少,都是问题,更可怕的是,朝廷对工业发展的失控。如果朝廷不能在工业发展之中分一杯羹,在工业发展狂飙之中吸取人力物力,那么将来一定会被资本家反噬的。

征税能力,其实就是对工业的管理能力,对工业的管理能力,就代表着朝廷的统治力。这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

但是丁显不是不明白这一点,而是出发点不一样。

他对大明,对朱允炆都缺乏忠诚,他忠诚的只是自己。他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不考虑长远的问题,他仅仅考虑现在,考虑自己与丁家。

他想要建立一套工业管理能力的政府,阻力太大了。

对朝廷有利,但是对他自己没有什么利益,反而会让惹很多仇恨值。而仅仅开发厂禁,准确的来说,南京也没有什么厂禁。只是在没有官府支持的情况下,发展工业会遇见很多问题,并不是一家一户权贵能解决的。

丁显参与进去,以首辅的权势,自然能理顺很多问题,从而让这些人的工厂能开起来。

至于收税。丁显作为参与创立者,他是能保证从这些人手中用各种方式搞到钱的。至于将来怎么办?与他丁某人有什么关系,到时候他丁某人已经不当首辅了。

或者说,想要丁某人解决这个人问题,这个首辅之位?是不是让他一直坐着。

第六十九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苏伯衡这一段时间,一直在生病。黄观在照顾他的。苏家很多人都在南方,根本没有过来。

毕竟,苏伯衡当初来北方,多少带着一些一意孤行的意思。

身边只有这个弟子。

方孝孺满门诛绝,也算是最近最大的一件事情,自然传到了苏伯衡耳边。苏伯衡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几声,一口气喘不上来。他就去了。

苏伯衡与方孝孺之间,关系不算太亲密。但是苏伯衡对当初方孝孺对他修史下手,依旧耿耿于怀。只是他也没有想到,方孝孺会有今日。

于是,等何夕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不是方孝孺一个的死讯了。还有苏伯衡的死讯。

这不由得让何夕有一些惆怅。

何夕想起在大明这十几年。这个大明越来越不像历史书上的大明了。在何夕的手中已经是一个新时代了。也只有一些坚持原本的思想,让何夕才知道,他还是在大明,而不是一个新世界。

说实话,何夕无数次想过,要让方孝孺心服口服的。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不管世道怎么变化,方孝孺都免不了惨淡收场,这大概是乱世之中坚持道义的读书人下场。

真正能在乱世之中玩得转的是冯道。

对于方孝孺来说,还真是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因为他忍辱负重想办法要反对新法,在朱元璋眼皮底下搞勾连,想要拨乱反正,才赢得大多少士大夫的拥戴与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国策需要变更的时候,方孝孺也必须用鲜血来想天下人证明南京改弦易辙的决心。

何夕心中暗道:“不知道方孝孺临死之前,能不能说出来,而今而后,可以无悔?而我临死之前,又能不能如此反问自己?”

方孝孺这一辈子,从少时立志,就矢志不渝。直到因为此而死,不该初衷。这样的人生,在别人看来,或许凄惨之极,但是给方孝孺重生一次的机会。他还要做同样的事情,无非是成败再论一次而已。

百死不怨,千死不悔,万死不辞。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何夕叹息一声,亲自写了一个条子,给礼部。他要礼部给方孝孺商议谥号,最好是文正。

何夕对敌人有惺惺相惜,但是决计不会因为私人感情而坏国家大事。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方孝孺这个人名声之隆,天下皆知,方孝孺之死,定然在天下人心之中掀起波澜。这个时候,自然要推波助澜。方孝孺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南京杀人,他们就要捧。

最后捧上天,甚至与方孝孺本人没有什么关系了。

什么样的敌人是好敌人,就是已经死的敌人。反正方孝孺已经是死人,他又不会出来争辩,所以,何夕觉得启动造神行动,好让天下人都知道方孝孺是何等高风亮节。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