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691)

作者:名剑山庄


在姚广孝看来,何夕制定的征收商税的模式,最少能将商税用一种合适的办法,从下面征收上来,就是一个很好模式。

根据姚广孝的调查。南京的繁华不下北京,毕竟北京发展时间太短,比不上南京,苏州这样大成的底蕴。如果说,朱允炆能完成北京一样的改革,那么南京这一座城市,有几百万两商税是很正常的。

苏州,宁波,扬州,武昌,成都,广州,等大城加起来几千万两商税,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姚广孝发现,南京征收赋税的模式一点没有变。

甚至比铸之前更黑暗了。

无他,南京是天子脚下,朱元璋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而且老朱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微服私访。没错,康熙微服私访是假的。他老人家身边保护的人,没有少于三千。而朱元璋微服私访是真的。

不过,朱元璋也仅仅在南京微服私访,别的地方没有怎么去过。

所以,南京官吏不敢做的太过分。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可没有好果子吃的。但是朱允炆上台之后就不是这样了。朱允炆对底层百姓的关注远远比不上朱元璋。更不要说,朱允炆没有朱元璋的权威,他对上层权贵更加放纵。

以至于这些人吃相很难看了。

姚广孝看到这些,就很放心了。

在他看来,南北胜负已经分了。

第四十七章 李景隆的选择

“走吧。”姚广孝说道。

其实这些东西,姚广孝也知道,只是他仅仅是通过下面的报告知道的。他担心下面人骗自己。所以要亲自看看。因为这太重要了。

姚广孝在何夕身边也知道,很多重要的情报其实并不在皇宫大内之中,反而在市井之中。他必须确定一下,这关系到他下一步该怎么走。

纪纲说道:“先生去什么地方?”

姚广孝说道:“曹国公府。”

“什么?”纪纲万万没有想到姚广孝会这么说?

……

“你真的好大胆。”李景隆看过何夕的书信,看着姚广孝说道:“何老师的人情在,我自然会让人护送你回北边,但也仅仅如此,只是你一进京,不过五日,就来找我,看来不是要我送你回北边了。”

姚广孝淡然说道:“自然不是。只有一些东西,想请你看看。看了之后,我们再谈。”

随即姚广孝将一份册子递给了李景隆。

李景隆拿过来一看,微微皱眉。

无他,这里面一份对南京朝廷的财政收入分析报告。里面有太多的计算数字了。让李景隆有一些不舒服。不过他好歹叫何夕一句老师。他在何夕身边学习的时候,数学底子还是有一点的。

这些图表是读得明白的。

但也仅仅是明白而已。

其中有没有算错,或者估计做手脚,他是不知道的。

不过,他不觉得姚广孝会骗他。而且即便是骗他也无所谓。他不觉得,他会被骗。

或许没有一个人上当之前,都是这样的。

李景隆读到最后,忽然愣住了。

因为最后说的不是别的。是南京朝廷一定会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

这一点李景隆是知道。

毕竟,打仗是耗钱的,根本就是烧钱。每天不知道多少银子都被烧了。北京财政不足,以至于到了借钱的地步。他也是知道的。南京这边时间长了,也是支撑不住的。

这很正常的。

不过迟早的问题。

只是下面的分析,却让李景隆陷入沉思了。

那就是,应对财政危机的几种办法。

第一加税。能加的其实也就是田赋。但是奈何朱元璋对这一方面管得很严格。而且传统士大夫们最推崇汉文帝。他们想要的是轻徭薄赋,加田赋,遇见的阻力会很大的。

至于加商税,唯一能加的是关税。无他,如果朝廷直接加商税。交给那个部分去征收?这就需要组建一个庞大商税机构了。最成熟的办法,应该是效仿北京那边。

但是这样的事情,在朝廷上是政治不正确。

但是不管加田赋,还是加商税都不能负担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

第二,就是印钞了。

而要印钞,首先要废钞,想要废钞,就必须要先废除北京的印钞权。也就是换钞。这里有很大的风险。

其次,即便是换钞成功了。大规模印钞,也是对民间的劫掠,是一场对财富洗牌的狂欢。是有可能赚大钱的。

除此之外,这篇册子最后,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南京的财政能力远远比上北京,长期作战情况下,南京是先支撑不住的那一个人。

对于最后的结论,李景隆淡然一笑。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