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659)
作者:名剑山庄
而盛庸一上任就有一个难题。那就是黄河北岸两三个府的问题,打,打不过。不打,就是弃地之罪,很多人正想从傅友德旧部身上挖一块肉的。
对盛庸岂能手下留情?
不过,徐达倒是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将傅友德的旧部全部安排到了盛庸手下,在各种物资补给上,也没有区别对待。但是对于黄河以北,彰德,卫辉,怀庆三府的战守问题,徐达也没有出手。只是让人告诉盛庸,力战而失,他可以在朝廷为他说情,但是放弃的话,就休怪他军法从事了。
在徐达这里也很简单,作为军人,打不过打得过,那只有打了才知道。南京不怕打败仗,区区三府之地,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无关天下大局。
但是如果南军不敢与北军打,这可比区区三府之地的得失重要多了。
关乎军心士气。朝野很多人都看着的。
所以盛庸这一战,必须打。
盛庸倒也没有客气,向后方要了很多东西。徐达能满足的都满足了。剩下只能看盛庸自己了。
徐达对盛庸如此信任,并不是信任盛庸,而是信任老伙计傅友德。虽然说徐达夺了傅友德的帅位,但是两人的关系反而好了很多。
毕竟傅友德也知道,如果可以,徐达才不愿意参与这一件事情。
他也是无奈。
而且傅友德很早之前就在徐达麾下任职,别人他不服气,徐达,他是一定服气的。所以傅友德虽然去职了。但是却在魏国公府与徐达多少商议前线军事。对盛庸更是百般推荐。
徐达对盛庸接触的少,但是他相信傅友德的眼光,自然给盛庸能给的所有支持。
能不能打赢,徐达也不是很在乎的。他只是希望前线与北军多打打的,让他更多了解一些北军作战的细节。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盛庸也没有辜负徐达与傅友德的信任,在双方交战一开始,就玩了这么一出花活。让金生玉吃了个瘪。
第二十七章 彰德城下
其实,金生玉将各部分开行军,他们遇见的敌军数量与自己的兵力差不多,双方都么有数量优势。唯一的问题是,盛庸在这一片战场之上,其实已经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熟悉地形,分别阻击敌人的时候,才能比北军更先到位。
当然了,盛庸所部也是南军精锐,火器最多的部队,双方打起来,很难说谁胜谁负了。
将大战,拆分成一系列的小战。这对盛庸来说。也是很冒险的。
不过,盛庸也做好了准备。
这个准备不是其他的。就是撤退准备。
每派出一支军队,首席规划好的是撤退路线。而盛庸本部人马万余在后方建造了大营,一旦一路崩溃,其他各路都会按照之前的规定向盛庸所部撤退。
如果北军在追击的时候,还能做到齐头并进,前后不脱节,左右相互呼应,那盛庸无话可说,他转身就撤进彰德府中,借助彰德府的城墙,打一场攻防战。
虽然说,盛庸没有死守彰德府的意思,彰德府的城墙在北军的重炮面前,也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但是守一守,拖延时间还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说,北军在追击的时候,有一部追得太厉害,与后方脱节,那么盛庸就要试试自己的牙口,能不能吞得下来了。
只是盛庸并不期望这样的局面。无他,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意味着前方有重大损失了。
即便他吃掉追击的一部,也不过是扳回局面,算不得胜利。
不过,事情按照盛庸想法进行,金生玉撤军了。
这一点,盛庸麾下的很多人都不理解。金生玉也算是一个员猛将,怎么遇见这样的事情,不大反而撤退了。
盛庸笑着解释道:“勇与怯是相对的。人们对有把握的事情,都会很勇敢,但是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都会变得很谨慎。而金生玉固然是一员勇将,但是勇将与勇将也是不一样的。他是一个蒙古人?”
一时间,左右都不明白盛庸的意思。
明军之中有很多蒙古将领,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吗?
盛庸说道:“蒙古人作战勇猛,特别是在战阵之上,更是所向无前,但是这种指挥数个方面的战事,却不是蒙古人所擅长的,我本来还以为这位金将军,是蒙古人的异类,而今看上,他并没有脱去鞑将本色。”
盛庸这样说,并不是贬低蒙古人。
而是一个事实。
自从战事进入火器时代了,军队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是比勇猛更重要的事情,让金生玉指挥一个战场,主持一场会战,金生玉或许合格。甚至表现出色。但是这种军队分布在几十里的范围之内,分别交战。彼此之间甚至连炮声都听不到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