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55)

作者:名剑山庄


一瞬间,朱元璋有种将宋濂弄死的冲动。

只是结果就是如此出乎意料。

过了一会儿,太子满眼通红地来到乾清宫说道:“父皇,老师没了。”

朱元璋微微一愣,说道;“你说什么?”

太子说道;“宋老夫子没了。”

朱元璋脸色一松,露出一个说出清楚的表情。朱元璋的心绪也纷杂至极。

有解气。

这老东西,这个老东西,刚刚给自己一个难堪,老天爷就收了他,算是为我出了一口气。但是更是一种失落。宋濂从开国之前,就作为朱元璋的顾问,太子的老师,屈指算来,小二十年了。

甚至宋濂不仅仅是太子的老师。朱元璋有什么问题,这也常常与宋濂请教。说是朱元璋的老师也不为过。

而今双方政见越发走不到一起去了。但是并不是一点情分也没有的。

“父皇,这是老师的遗折。”太子双手呈上。

朱元璋拿过来,一看上面只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开科举。大抵是遗折,宋濂写得情真意切。也直截了当,也没有什么隐喻。直接说了。天子一人之尊,不足以治天下。天子与士大夫合作才能治天下。

而科举之道,正是维系士大夫的重要关节所在。

科举之道一日不兴,天下士子一日不安心。当天下士子求富贵无道,则有从乱者,则天下多事。陛下固然不惧,奈子孙何?

云云。

朱元璋看了之后,一时间也沉默了。

抛去其他冠冕堂皇的东西,科举最大作用,就是拉拢士大夫集团,开辟上升渠道。只有取才之法,是处于次要地位。这并不是否认科举筛选不出来人才。而且除却科举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筛选出人才吗?

想来不是的。

宋濂也是了解朱元璋的,这种话,要比那种冠冕堂皇的话,要有用得多。

朱元璋沉默良久,说道;“宋夫子的后事,你去处置吧。他为咱家效力多年,也受了不少委屈。在事上就不要受委屈了。”

太子说道;“孩儿遵命。”

太子对宋濂感情深厚。此刻也无心他事了。再加上宋濂嫡系子孙都因为胡惟庸案影响,坐诛者有之,发配者有之。后世也没有人主持了。太子不能不管。

朱元璋在太子走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叫何夕来见我。”

他等不及了。

他本来想让何夕准备好,自己来见他的。只是宋濂之死,给了他一个警钟。时不我待啊。

虽然历史上他能活到七十岁,但是何夕也说,而今一切都有改变。连同他的寿数估计也许也会改变。更不要说,即便他的寿数不变,也不过区区十几年。

十几年,对于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来说。

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时间宝贵,耽搁不得的。

“是。”徐正立即行礼。

第八十二章 提前到来的大考

这一次何夕过来,是有一些忐忑的。

毕竟,为大明制定一个改革方案,是比较困难的。何夕虽然有跨时代的眼光,但是这样的工作,也没有经验。很多事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此刻被召见,就好像是一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忽然被老师召唤。

而这个老师也是非常严厉。内心之忐忑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何夕没有想到。朱元璋首先问的不是何夕的新策的。而是关于昨天那首临江仙。

朱元璋问道:“昨天那首不是你写的吧?”

“陛下英明。”何夕说道:“臣的确没有这般才华。这是嘉靖朝杨慎晚年作品。”

朱元璋沉默片刻,说道:“是喊出那个:‘国朝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的杨慎。”

何夕说道:“正是。”

朱元璋对何夕给他的关于明清史的小册子,研读非常深。几乎上面提到的名字,他都一一揣摩过。而谈嘉靖朝,不能不谈大礼仪,谈大礼仪,不能不谈左顺门,谈左顺门,不能不谈杨慎。

想起这些,朱元璋更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了一群他恨不得掐死的,也见不到的子孙后代,弄得自己不痛快。

朱元璋说道:“后世还有什么好诗词吗?”

何夕想了想,说道;“倒是有几首。明人的诗词,有于谦的石灰吟。吴梅村的圆圆曲。等。清人有一个纳兰容若特别火,再有就是毛先生诗词了。”

朱元璋其实并不是太在乎诗词的,只是见何夕有些紧张,稍稍聊几句不相干的,缓和一下何夕的情绪。只是提到毛先生,朱元璋立即注意起来的。

毕竟后世六百年,入朱元璋眼的,唯有毛先生一人耳。余者碌碌不足论。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