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334)
作者:名剑山庄
一个不好,傅友德将小命都陪进去了。
当然了,傅友德作为当年敢在万军之中,杀进杀出的勇将,是不怕死的。就是时机不对。因为朱允炆登基,真是一场大洗牌的时候,傅友德作为有功之臣,岂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南京,到时候,他不再京师,谁给他争取利益啊?
岂不是,让他没有最大的好处了。
傅友德冒险擒拿蓝玉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利益吗?这个时候岂能拱手让人?
至于派人别人去?徐达去不了,病了,让冯胜去?确定冯胜不会投敌吗?
傅友德这个方案,最大好处是傅友德统率京营,节制北方大军,兵权就是最大的利益,只要兵权在手,傅友德并不怕南京城中没有自己的位置。
无非是战斗规模大一些,平叛速度慢一点而已。
说到底,傅友德内心深处并不是多看得起北京方面的将领的。毕竟何夕虽然有手段,在傅友德看来,还是有一毛头小子。
“不行。”丁显说道:“颍国公不能去,最少不能调集京营北上。而今南京局面不稳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一件事只能让别人来。”
朱允炆没有登基,京营的稳定胜过一切、此刻对京营进行大规模调动,不管是好的调动,还是不好的调动,在丁显看来,都是不稳定因素,一旦出了事情,那问题就大了。
所以,而今镇之以静,保证朱允炆登基顺利,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要先放一放。
特别是蜀王搞出这些事情了,影响很不好。很难说南京城中,有没有一些人,对朱允炆登基不满意,此刻正在蠢蠢欲动。
丁显的话提醒了朱允炆,朱允炆也反应过来了,说道:“对,国公是孤的定海神针,是万万不能动,区区小乱,也无须国公动手,还请国公给孤推荐一二人选。”
第二十一章 瞿能与晋王
傅友德沉吟片刻,说道:“北京虽重,但以朝廷万钧之势压之,也不过有所反复,而今万事之重,在于京师,殿下登基,正位,以安人心。这才是重中之重,如此一来,对北边的形势,就是封禁北京,不至于流散。犬子在日本,可令其西进,总领高丽日本之兵,进辽东。虽然说仓促之间,难以大战,但是亦可牵制辽东兵马,不得妄动。令瞿能总领东胜,大同兵马,东进,牵制北京兵马。然后派遣一员宿将,令山东河南之兵,徐徐北上,将北京困在弹卵之地,待陛下登基之后,老臣再领兵北上,灭此朝食。这是最好的布置,只是其中几处关碍,老臣拿捏不准。”
朱允文说道:“国公请讲。”
傅友德说道:“瞿能此人,本为四川都指挥使,为贞宗皇帝所看重,提拔北上,镇守东胜经年,屡立战功,臣观其用兵,颇有章法,有名将之姿,可托重任,只是臣不知道,此人对殿下如何?”
朱允炆皱眉。
傅友德的意思他明白,瞿能这个人,是太子的亲信,这一点,毋庸置疑。没有太子提拔,瞿能没有今天。在勋贵圈子里,谁是谁的人。这一点很明白的。但是太子朱标的人,未必是朱允炆的人。
这里面的纠葛,傅友德就不太清楚了。
甚至傅友德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如果瞿能投靠了北京。那么,北京的势力,很有可能不仅仅是北京,辽东了。甚至将整个北方战线,大同,漠南,河套地区都囊括在内,如此一来,北京就会有一支庞大的骑兵。
这对朱允炆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瞿能这人,一下子变成了重中之重了。
朱允炆看着方孝孺与丁显。
两人沉默不语。
无他,两人都是文官,在他们的专业领域,他们是佼佼者,但是在军事方面就不行了。更不要说勋贵将领之间的关系网。这更是让他们摸不清的。
朱允炆对此也不大清楚。
朱允炆想了想,说道:“瞿能在军中与谁交好?”
傅友德说道:“他曾经在蓝玉麾下作战,只是后来被贞宗皇帝调走了。如果说与谁交情深一些,也就蓝玉了。”
朱允炆头疼,心中暗道:“蓝玉,又是蓝玉。”
他此刻已经感受到蓝玉案的反噬了。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来做,是不一样的。朱元璋来做,并不是没有反噬。但决计不会朱允炆这么大,而朱允炆不仅仅做了,而为了清洗朱雄英的支持者,还有意扩大化了。
只是朱允炆不明白,方孝孺与丁显也不明白。
他们杀的不是朱雄英的支持者,他们杀的是军中常遇春一派。
徐常并称,说实话,常遇春在军中的势力是不如徐达的。更不要说常遇春早死,儿子不争气,如果不是蓝玉能支撑门户,常遇春一脉早就在军中不成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