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310)
作者:名剑山庄
只是朱允炆战胜何夕的唯二两个机会。
第一个机会,就是朱允炆在他死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北京,诛杀朱雄英。朱元璋不觉得,朱允炆能做到。如果太子在,大概能做到的。而朱允炆却不行了。
何夕更是准备了两三年了,如果还能被朱允炆如此拿下,那就是傻子了。
第二个机会,就是推行工业革命,以南京的体量优势,人力,物力,将领等各方面的优势,平推了北京。前提是,朱允炆能独立思考,不为方孝孺等人的仁义道德所束缚。
这一点上,就是朱元璋一直教他的。
朱元璋也看出了,朱允炆内心深处的阴狠。但是却不够。朱元璋觉得,如何朱允炆什么时候下定决心杀他。反而说明,朱允炆有可能胜过何夕。
装仁义,装得不够,内里阴狠,却又不够阴狠,更重要的是,因为装得仁义,却以为自己真仁义,反而不知道怎么下狠手。比如,历史上的朱允炆下令前线,勿杀我叔父。结果,就是他这一道命令,让燕王数次险死还生。
在朱元璋的教导之下,朱允炆大有长进。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依旧是这个毛病。
装仁义这一点,不如张士诚,阴狠毒辣,不及陈友谅。至于行军用兵之道,知人善用之法,心胸豪气,推赤心入腹中,都不行。
朱元璋说道:“戴神医,朕走后,你去告老还乡吧。允文。”
朱允炆说道:“孙儿在。”
朱元璋说道:“这一件事情,就是你来办吧。我死之后,不要怪这些太医。”
朱允炆泫然垂泣,说道:“孙儿明白。”
朱元璋说道:“哭什么哭?去送送戴神医。”
朱允炆收拾心情,将戴神医送出去了。
片刻之后,朱允炆就回来了。
朱元璋修养片刻,似乎有了一些力气,淡然说道:“吩咐了没有?”
朱允炆一愣,说道:“已经吩咐了,戴神医一定会守口如瓶的。”
朱元璋说道:“你明白就好。”朱元璋说道:“元史修好了没有?”
朱允炆说道:“苏伯衡已经呈上样本。”
朱元璋说道:“拿来我看。”
朱允炆说道:“皇爷爷,您的身体——?”
朱元璋说道:“这是我在世上最挂念的一件事情。我做好,我死不瞑目。”
朱允炆听朱元璋说到这份上了,还能说什么。只能答应一声,叫人抬来两箱子书稿,这就是元史。
或者说新元史。
这一部元史,由苏伯衡主笔,在原本的史料之上,增删修改,对宋濂版元史简直是开膛破肚,没有多少相同的。
其实,就苏伯衡来说,这一部元史,远远称不上完善。原因很简单,元代的史料不够,而且还有大量的蒙古文。
第六章 元史稿
蒙古人宫廷资历都是由蒙古人写成的,然后让汉人翻译成各色文字,向各地传递命令。
也就是说,如果要修一部合格的元史,需要第一手资料,而第一手资料都是蒙古文。虽然说蒙古文不如后世满文,完全是死文字,是有大量能够翻译蒙古文的人在。毕竟大明有太多的蒙古人效力。
但是元朝好歹维持了一百多年,从成吉思汗到元顺帝。
这里面有大量宫廷材料,以这个时代的效率。几年时间,根本不可能翻译完。以苏伯衡的想法,估计这一部元史,要修上十几年才能定稿。
毕竟,这是苏伯衡想要在青史上胜过宋濂的关键。一点也不许马虎。甚至,为此苏伯衡做了很多准备,本来苏伯衡对蒙古文并不精通,但是为了修史,苏伯衡从新学习蒙古文,而今也算是汉人中的蒙古文专家了。
还收了一个弟子。原本是国子监的黄观。再加上一直参与修史的蜀王。
苏伯衡准备,天不假年,他不能活着将这部史书修完。就让黄观与蜀王接着修。
所以,而今的仅仅是草稿而已。
朱元璋对修史这一件事情,分外看重。
朱允炆只能不住地督促,才有了而今的元史。对朱元璋说修好了。
朱元璋也无力去看了。让朱允炆给他读,不多别的,就读元顺帝本纪。与脱脱列传。
朱元璋听着,似乎回到了当初的峥嵘岁月,良久一叹,说道:“允文,你知道,我为什么对修史这一件事情如此看重?”
朱允炆说道:“孙儿猜出一点。”
朱元璋说道:“说说。”
朱允炆说道:“宋学士所著元史,乃是承袭元统,尊元而抑宋。而今,却是尊红巾,而贬蒙元。”
这里的宋,不是赵宋,而是刘福通韩林儿龙凤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