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148)
作者:名剑山庄
不过苏州城与北京城不一样,北京城是工商税,而苏州城名义上是田赋,但实际上是商税。毕竟如果种田的话,苏州土地再肥沃,也交不起田赋的。
只有经商,才能填补这上面的空缺。
这两者商业都很发达,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就现在看来,也不知道谁好谁不好。
当然了,何夕的支持也很多。如果是银子的话,朝廷拨款的数百万两银子,都已经用光了。虽然通过,辽东各厂,还有其他方面收回了相当多的银票,再有就是很多银票本身就存在银行之中。
总体上来,银票价格维持的还算好。
当然了,这也是银票流通更广泛了。别的地方不说,单单是河北,辽东两地,所谓府城之中都有银行的支行了。而且降低的开户标准,十两就可以开户了。
而北京城工地上,十万民工,每月工资最少是十几万两之多,很多工资都是通过银行转到家里的。还有贷款等利差。还没有征税,银行就已经盈利了。
这还不算投放市场的货币。
总之,大赚特赚。
而且在冬天来临之前,北京城的规划乃至地基,都已经完成了。而冬天来临之后,是不容易施工的,工地上的工作,自然告一段落了。很多百姓都回家了。但是也有一些百姓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不是别的,就是一些新造的工厂,比如砖厂,而今正在拼命的囤积砖。以备明年的使用,陶瓷厂,何夕在设计的时候,就对北京城的下水道特别重视。要用那种可以让人在其中行走大陶管,而且需要上百公里长,毕竟北京城很大,其中曲曲折折的,需要的陶管更多。
这种陶管在技术上其实还是有一定难题的。很多东西做小不容易,而做大其实也不容易。不过,在陶瓷上,这个时代中国人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从景德镇找来一些大工匠,然后配合蒸汽机等机械的使用,终于搞出了一套生产流程,不过还是比较繁琐的。生产速度不高。
好在很有工匠指出,其实并不需要全部用这种陶管,用砖也能砌出同样的通道。在修建墓道的时候,常常用这种技巧。这才算解决问题了。
不过,这样的陶管还是要生产,用再比较特殊的地方。
总体上来说,何夕这个冬天还是比较忙碌的。但是何夕知道,更忙碌的时间,应该是明年春天,明年春天,北京城的主体工程,正式开始修建。
何夕希望用一年的事情,就这一件事情做好。
就这样洪武二十三年悄悄的结束了。
第七十七章 燕王的决心
肇州城,三河口堡。
燕王已经在这里一个冬天了。
燕王从去年开始,就时刻准备的出击蒙古。整个冬天带着三万精骑,藏在此间,即便冬天,也不断派出夜不收去探查蒙古人过冬的地方。
燕王很清楚,他能有今日的机会,来之不易。
这个灭此朝食的机会,不知道多少人在后方盯着的。他如果做不好的话,很难说有下一次机会了。
更不要说,朝廷中枢种种变动,也让燕王更想早早的离开这个是非圈。
所以,燕王决定突击蒙古过冬营地。
之所以,突击蒙古过冬营地,必须是晚秋,或者早春,原因也很简单。漠北的冬天是相当残酷的。真正冬天出击,十成之中折上五成都是轻的。
但是也正因为漠北的寒冬,让蒙古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蒙古草原,看似一望无际,但是真正能称为过冬营地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首先这个地方,要有山脉遮掩,不要太高。如果没有遮风避雪的山脉,雪都能将整个营地都给吞没了。其次,这个地方水草要好,尽可能为冬季过冬,提供草料。见底牲畜死亡的风险。还有有足够的水源。要知道漠北冬季,虽然大雪比较多,但也有可能大旱,整个冬季不下雪,那时候营地那么多人,也是需要喝水的。
即便冬季河流冰封,但是冰层下面,也是有流水的。
再加上,大明兵锋已经到了肇州,距离蒙古草原已经不远了。
为了避开大明兵锋,蒙古人的冬季宿营地,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了。
这也是为什么,燕王想来想去,要在这个季节动手的原因。因为在夏天,蒙古人有太多的选择了。漠北决战难点,从来不在打败敌人,而在找到敌人。
只是整个冬天都快过去了。
燕王整日都在三河堡城头北望,他放出的精锐夜不收,却没有一个人回来,更没有一个人能告诉他,蒙古人宿营地到底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