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121)

作者:名剑山庄


是一步步改进过来的。

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么多人在这上面投入精力。

因为利益,因为人力的匮乏。

机器代替人力,即便一点,对资本家来说,也是赚的。

但是在大明就不一样了。

何夕弄出来的东西,与多加几个人之后的效果相差不大,那为什么不多加几个人啊?

当然了,何夕也知道。

葛天工的说法也是有问题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蒸汽机的价格。这一千多两的成本,不是蒸汽机的价格。而是蒸汽机在遵化铁厂生产出来的价格。毕竟是新厂子,很多东西都要从头来。这自然会有大量的成本。也就是蒸汽机生产的越多,这个价格也会越低。如果仅仅生产这一台,报一千多两,那已经是少的了。

何夕说道:“首先,这是为营造北京城而造的,北京城工程很急。我想在一两年之内造好,北京城所需要的砖,太多了,传统的办法需要多少。另外,北京城墙要大的,具体多大,你心里也有谱吧。”

葛天工说道:“北京城墙要用砖?不是条石吗?”

何夕说道:“你去挖啊?你与蒯大工对接一下,看看总共需要多少砖,都什么样式的。就开始准备生产了。”何夕沉默片刻,说道:“这样的厂子,先来二十座吧。”

“不过,我只给你一万两。够不够吗?”

葛天工心中转了不少心思。盘算道:“够了。”

何夕说道:“人员怎么解决?”

何夕看了看,这个小厂。也要好几十个人。看机器,搬运工,锅炉工,等等。总共加起来有一二十人。更不要说,这些人也都不是固定的,随着需要还要变动位置。

二十车间,大概要有五六百人。

葛天工说道:“只要给这里的人打招呼,他们自己回家就能将人带回来。”

何夕说道:“带回来?”

葛天工说道:“在我们这里不管怎么说都是吃朝廷饭,每月都发工钱。不管是做一天,还是做一年都是好的。这种事情,一般都下面人都要了。四五百人算什么?遵化重建的时候,也没有几个人。而今也有一千多人了。”

何夕说道:“你们这里的人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葛天工说道:“都是本地的。”

何夕说道:“遵化附近这几个县,还有多少会来做工吗?”

葛天工本来想说,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心中一动,这一句话不敢说出口了。

第六十章 张大郎

葛天工也意识到不对了。

人力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

至少北京附近不是。

北京附近其实也算是人烟稠密了。毕竟在元朝的时候是大都,元朝还是要一些体面的。不敢乱来的。这里还是很繁华的。到了大明,这里是北方经营的中心,大明好几次出关之后,带回来的人丁都安置在这里。

人还是比较多的。

但多不到什么地步去。

一个厂一千多人,然后后面还有这么多需要,就不是几个县能解决了。县与县之间的人员流动还很简单,但是府与府,省与省。整个大明北方,在册人丁,不过一千多万。

何夕要建立一个百万工人以上的工业城市。这人口从什么地方来?

何夕也没有指望,葛天工给他答案。他说道:“你们这里有外地的工人吗?”

葛天工思考片刻,说道:“好像有一个。”

葛天工立即派人去找,片刻之后,就由一个人过来了。

这个人身材高大,衣衫褴褛,但是何夕从身型上看得出来,这个人应该不是寻常百姓,因为一般百姓家根本不可能养出如此高的个头。吃都吃不饱,还谈上涨高个。

何夕说道:“你叫什么?”

这个人说道:“大人叫我张大郎吧。”

何夕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假名,不过真假并不重要。何夕说道:“你是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张大郎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说道:“我本是山西盐商,将运城的盐送到北平,却不想一直卖不出去,时间长了。也就没有办法了,来这里讨生活。”

张大郎此话一出,何夕还没有什么反应。姚广孝猛地咳嗽两声,似乎忍不住笑。

好吧,何夕知道是为什么?

因为,整个大明的盐价都受到了辽东盐场的影响。张大郎仅仅是其中一个而已。

何夕心中既高兴,又有忧虑。

时间长了。新的生产模式的威力与体量。总有遮掩不住的那一天。会引发很多东西,决计不是一个小盐商破产那么简单。暗潮汹涌,眼前就是被暗潮打趴下的一位。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