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2656)

作者:寒梅惊雪


欢欢连忙跑过来将李晟扶起来,李晟挣脱欢欢,坐在地上,猛地擦了下双眼:“爹,如今局势微妙,朝事无人打理,甚至连太子都没露面,我不想皇上和太子好好的吗?我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若没有皇上,哪有我们今日?”

“皇上不会有事!一定不会有事!”

李老三痛苦不已。

想当年,若不是朱允炆代工代赈将定远这批百姓带到金陵,若不是朱允炆安排活计给自己,若不是他给了李晟读书的机会,若不是……

李老三想起与朱允炆喝酒时的场景,那是一个何等随和、何等睿智的帝王,他是不会倒下的,他才三十出头啊!

李晟看着脚步踉跄的老父亲,在这一刻,他真的老了。

哐当,房门关上了。

李晟悲痛不已,眼泪止不住地流淌。

若建文皇帝与太子还好好的,定不会允许朝堂人心惶惶,不会允许金陵陷入空前的紧张境地。这种危机,已经远远超出了粮食危机,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到现在朱允炆还没露面,甚至连太子朱文奎也没出来监国,说明什么,已不言而明。

老匠人黄九二坐立不安,见黄二月、陈余回来了,连忙上前。

垂垂老矣的刘氏也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在王氏的搀扶下走了两步,老眼昏花地看着前面:“二月啊,坊间消息都是假的,对不对?”

黄二月上前抓住奶奶的手,大声说:“奶奶,我和陈余没入宫,宫里戒严了,连我们的腰牌也被收走了。”

黄九二脸色一变,黄二斤更是直接蹲坐在门槛上悲伤。

宫内戒严,以前可是没这么严过啊。

王氏也清楚,坊间消息绝不会空穴来风,要知道说皇帝与太子不好,这种事可是要杀头的,谁敢造皇室的谣言?

可偏偏,消息不仅满天飞,还传得人尽皆知。

“都是代王惹出来的,若不是他,皇上没有将他们全家诛杀,简直是太过仁慈!”

黄二斤咬牙切齿。

陈余红着眼,可不是,皇上一直以来都是仁慈的,甚至仁慈过头了。若是将代王全家都灭了,说不定就不会有今日之祸。

可正是因为这种仁慈,皇上才会深得人心。

想想五十万山西大移民,若不是皇上仁慈,谁能想到会安家北平如此顺利,谁又会想到,自己会跑到金陵来,为皇室做事?

王氏看着默默伤感的母亲,叹息道:“九二啊,你去拿上钱,咱们去天界寺,为皇上、为太子祈福。”

黄九二连连点头,回屋取了钱出来,带上一家人出了门。

这一日,天界寺拥堵,一个时辰走不了百步。

夜色降临,依旧拥堵,时至三更,四更,人流如故。直至天亮时,黄九二一家人才到了佛堂,拜了之后,又去了英烈碑广场。

这里围坐了许多人,都在希望大明的英烈们在天有灵,护佑大明的帝王与太子。

百姓无他法,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愿望。

短短两日,香烛断金陵。

局势越发不利起来,内阁也掩盖不住消息,皇帝不省人事,太子失踪不知生死的消息还是被百官得知。

内忧外患,朝政无人管控,百官在不安之中保持着令人匪夷所思的安静。

但在第三日,这种安静还是被打破了。

给事中陈继之公然呼吁:“建文皇帝昏迷,太子失踪,国不可一日无主,当选一人代理监国,暂行君权,以确保政务通达,保前线无忧。”

一石落,千重浪起。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反常的内阁大臣

代理监国,暂行君权?

一番话震惊朝野,陈继之这话无异于是说,朱允炆不行了,太子估计也没了,索性另立一个皇帝,找个人盖章办事,大家也好办事。

吏部尚书蹇义听闻,当堂发飙:“皇上病卧在榻尚未醒转,你竟有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若此匹夫留在朝堂之内,便是暗无天日,蹇某不仅要白日点灯,还要撞柱,以性命告天,要尔狗命!”

解缙、杨士奇、夏元吉等一干人更是对陈继之不满。

朱允炆是昏迷不醒,但还没咽气呢。

朱文奎是生死不知,但还没找到尸体呢。

这个时候如此急切地蹦出来,实在是有二心。这种人要不得,留不得。

于是,在六部尚书、内阁阁臣、都察院等官员一致同意下,吕太后用了大宝,将陈继之派至西疆伊犁牧马去了。

陈继之的离开并没有让事态平息下来。

解缙、杨士奇、夏元吉等承受的压力随时间变得越来越大,一些急报文书、地方文书、在京文书开始堆积。
上一篇:大明国士 下一篇:红颜倾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