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2384)

作者:寒梅惊雪


北平新都营造进入第六个年头,三大殿已是落成,主体建筑完工,标志着营造进入后半程。按照姚广孝、张思恭、陈珪等人估计,北平新都营造不需要等到建文十五年,再有两年,便可提前三年完工。

工程进度速度如此神速,主要还是京杭大运河与海运的功劳,极大缩短了各类物资的运输时间。加上绩效施工法的引入,让匠人、民工充满活力,工程上还应用了滑轮、三角吊塔等工具,都让施工进度变快。

当然,姚广孝、张思恭、陈珪三人的功劳不可忽视,几十万人在他们手中调配的秩序井然,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功劳,还有数不清的匠人们……

朱允炆摇了摇头。

大明疆域越来越大,总有几家欢喜几家愁。

夏元吉入殿,行礼后,呈报一份文书:“皇上命户部整理的数据已整理完毕。”

朱允炆让内侍接过,询问:“说说吧,去年两税、商税、专卖税各有多少?”

夏元吉缓慢地说:“核算去年所有账目,两税合计三千二百万贯钱钞,商税突破八百万钱钞大关,达八百三十六万贯,盐铁茶专卖税有七百二十一万贯,总计四千七百五十七万贯钱钞。”

“支出呢?”

朱允炆继续问。

夏元吉看了看笏板上的数字,继续说:“去年时,官员俸禄支出八百六十二万钱钞,造船厂及冶炼厂支出四百万贯钱钞,国子监及天下府州县社学支出三百六十万贯钱钞,卫所新军之策支出一千一百二十九万贯钱钞,新都营造支四百万贯,西北马场支持七十万贯钱钞……”

朱允炆看着文书,仔细听着夏元吉的汇报。

夏元吉面无表情,汇报:“水师支三百万贯,抚恤阵亡将士,赏赐封爵等六百万贯,赈灾、移民、疏浚河道三百三十万贯,其他繁琐支出一百六十万贯,目前户部上年结余四百四十六万贯,累计结余七百二十八万贯钱钞。”

朱允炆点了点头,翻看着户部的数据表,一目了然。

“看来上一年耗费还是有些厉害,不过朕想,今年财政应该结余不少吧。”

朱允炆认真地说。

夏元吉不自信,如果这些年不是朱允炆大手大脚,这里花,那里花,户部早就富裕了。还结余不少,等到打了日本国,水师难道不需要钱去赏赐?

谁知道你今年会在哪些额外地方花钱,户部没点结余都只能要饭了。

朱允炆拿出一份文书,递给夏元吉,笑着说:“丝绸之路打开了,帖木儿国、蓝帐汗国、诺盖、札剌亦儿、黑羊等国商人陆续抵达西疆,茹瑺奏报,丝绸之路将兴,不少西方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而来,丝路繁荣可期!”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时代,丝绸之路

西疆省,乌鲁木齐城西。

伙计史守素紧走两步,踏上一处高坡,眺望着远处的乌鲁木齐城,转身对身后的商队喊道:“掌柜,看到城池了!”

掌柜扎兰屋将骆驼绳交给一旁的伙计,上前看去,果见远处一座大城,如猛虎盘踞,令人震撼。

“那是?”

扎兰屋指着城池里高耸的建筑。

史守素拿起一本册子,展开看了看,对扎兰屋说:“掌柜你看,前面准是大明丝路册中标注的乌鲁木齐城,那高耸的建筑,定是天山英烈碑。”

扎兰屋是金帐汗国之人,身后的三十只骆驼、二百匹马,二百五十人的商队,都是出自金帐汗国,具体来说,是兀龙格赤。

去年时,有进入金帐汗国的商人凭借着大明带来的货物赚了巨大财富,引起了轰动。

许多商人看到了机遇,循着商人的足迹,终于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可以通往大明的发财之路。这一条路以兀龙格赤为起点,转向河中方向,可以前往布哈拉、撒马尔罕,通过撒马尔罕前往大明西疆。

当然,除了这一条路之外,也有商人走草原,走讹答剌、阿力麻里,经过瓦剌、鞑靼草原,前往大明,只不过这一条路似乎不畅通了。

扎兰屋很是高兴,经过漫长的四个月旅程,总算是抵达了大明西疆省的中心!

“准备入城!”

扎兰屋尖声喊着。

商队热闹起来,有说有笑继续出发。

看似近,行则远。

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扎兰屋的商队终于抵达乌鲁木齐城西,还没到城门百步,就有一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迎了上来。

“尊敬的商人,我是大明西疆乌鲁木齐城课税司官员林现,见你们携带货物较多,可否需要帮助?”

林现操着一口流利的察合台语。

扎兰屋礼貌地说:“我们初来乍到,并不了解交易事宜,还请介绍一二。”
上一篇:大明国士 下一篇:红颜倾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