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1943)

作者:寒梅惊雪


但兵部不提,五军都督府不提,内阁也不提,就连霍邻自己,也没有提一句。事情颇为诡异,而霍邻也逐渐淡出了朝廷官员的视野,逐渐被淡忘。

但朱允炆并非是刻薄之人,并没有忘记霍邻的功劳,在其进入安全局,勘破文书泄密一案后,直升千户,并在朝廷官员封赏之后,提拔霍邻为安全局镇抚使,从四品。

一干封赏,都有着落,也好安排。

但唯独有两个人,是难以封赏的,那就是魏国公徐辉祖,燕王朱棣。

国公,是封爵中最高一级,天花板,没有超出国公的爵位了,真要向上,那就只能是封王了。可朱允炆连自己亲叔叔这些藩王都给收拾了,又怎么会给徐辉祖一个王当当。

燕王是藩王,这也是到顶了,再向上,那就不是封赏,是掉脑袋了。

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为封赏这两人,商议十余次都没有敲定,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封赏办法,直至朱允炆拿出另一种封赏方案。

六月一日,大朝会。

在京文武,征西文臣武将,近千余官员朝会于奉天殿外。

朱允炆看向内侍双喜,双喜走上前,拿出圣旨,扯着嗓子喊:“征西大将军、燕王朱棣,上前听封。”

朱棣上前,行礼听旨。

双喜肃然读道:“朱棣,太祖四子,朕之皇叔,率兵西征,开疆西域,立旷世功业,封上柱国大元帅,是为天下武将之楷模,军士之榜样!”

“上柱国大元帅?”

朱棣愣了,朝廷官制里没这个玩意啊。

不过,上柱国,这确实是存在的,大元帅也是存在的,这两者结合,是头一次啊。

大明开国之初,是短暂存在过上柱国,受封的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不过在常遇春病故之后,李善长、徐达就不再是上柱国,而是改为“左柱国”,朱棣受封上柱国,显然是最高封赏,为一时旷典之册封,而兼大元帅,更强调了朱棣统军元帅的尊崇。

双喜继续念道:“上柱国大元帅,为朕为卿所设,是大明最高武勋!念卿之功,特赐上柱国大元帅府,并命工部,于三十万大城中塑上柱国大元帅雕像,为世人瞻仰。另,赐西域百分之一商税,与国同休,以永护上柱国大元帅一脉,彰国之恩典!”

第九百九十六章 火器骑兵化

西域百分之一的商税?

众官员一听,不由地想笑,看向朱允炆那严肃的表情,又不敢笑出声来。

不过,皇上大人,你就算是再小气,再糊弄人,也不应该如此忽悠朱棣啊,他毕竟是你的亲叔叔,哪里有这么坑自己人的道理?

就连一些武将也感觉这个待遇太薄了,一个虚头巴脑的上柱国大元帅,荣誉头衔而已,没啥实质性内容,至于府邸,朱棣也不缺宅在啊。

话说得天花乱坠,也应该给朱棣点实惠不是,人家毕竟功劳最重……

吏部侍郎毛泰亨凑到尚书蹇义身旁,嘀咕道:“蹇尚书,这是怎么回事,拿西域百分之一的商税给燕王,皇上不担心薄凉了人心吗?”

毛泰亨并没有参与到最终的决议,并不清楚其中的关系。

蹇义看了一眼毛泰亨,嘴角微微抖动:“薄凉?呵,依我看,这个待遇实在是太厚了!你知不知道,这一点意味着什么?”

毛泰亨摇头。

蹇义咬了咬后槽牙,说:“意味着只要朝廷还控制着西域一天,燕王这一脉就永远可以从朝廷这里拿走一份西域的收益!”

毛泰亨不以为然:“西域收益,能有几多?拿走就拿走,算不得什么。”

蹇义瞪了一眼毛泰亨:“你应该知晓,朝廷要在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听闻晋商、徽商、杭商等,已经在前往西域的路上。”

毛泰亨知晓这个消息,但并不认为丝绸之路能顺利开启,更不认为丝绸之路能带来多少商税。西域是控制了,但西域以西,有没有商人来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即便来了商人,大明又能赚几个钱,收几个税。

再说了,哪怕是收个十万两的税,抽出百分之一,也就一千两,你指望一千两可以养活朱棣和他的子子孙孙,开什么玩笑……

看着有些短浅的毛泰亨,蹇义暗暗叹息,你也不看看夏元吉的脸色,他是开心的还是郁闷的。对于丝绸之路,没有几个人认为很重要,但朱允炆认为重要,他一定会将那里打造为一条金子之路!

没错,现在的西域人口很少,商业很是萧条,但你要知道,西域不会一直萧条下去,因为朱允炆不答应!

你虽是侍郎,但进入武英殿的机会很少,没有看到朱允炆已经将“丝绸之路”摆放在了战略高度,未来几年,朝廷将会大力发展西域,丝路也将成为不容忽视的一条战略之路。
上一篇:大明国士 下一篇:红颜倾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