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1038)

作者:寒梅惊雪


杨恭连连点头,身体不断扭动。

刘长阁拔出塞在杨恭嘴里的破布,问道:“你们给那些人的利益输出持续多少几年了?”

岳四海看了一眼萧方,那意思是学着点,问问题别纠缠什么性别、姓名、年纪,直接刨根,往死里刨,一下子刨死他。

杨恭惊恐地瞪大眼,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来路,为何会知道杨家与那些人的关系,连忙回道:“你们说的是什么,我根本听不懂。”

刘长阁拔出短剑,猛地刺下去,短剑刺穿了杨恭的手掌,直刺入椅子的木头里面,杨恭痛苦地刚张开嘴,声音还没发出,一块破布就塞了进来。

衣容后怕地颤抖了下,若刘长阁当时对自己毫不留情,那自己的下场……

杨恭额头满是大汗,刘长阁冷冷地盯着杨恭,说道:“想清楚了再回答,若你认为骨头够硬,那我可以试试……”

刘长阁推了推短剑,剑切割着杨恭的手骨,极致的痛苦让杨恭几乎昏死过去,为了小命,杨恭连连点头,在刘长阁拿开破布之后,看着自己血淋漓的手掌,颤抖地说道:“我说,我什么都说,不要杀我。”

“那就开始吧,说慢了,止不住血,你一样会死。”

刘长阁猛地拔出短剑。

杨恭刚想大喊,猛地又闭了嘴,生怕再挨一下,血不断流着,为了不失血过多而死,杨恭快速说道:“我们与公子的交易始于洪武二十四年,他保障我家老爷官运亨通,我家老爷每年抽取四成所得金银给他们……”

第五百五十三章 家宴,三杯酒

京师,武英殿。

朱允炆哭笑不得,朱棣与朱权在镇江停了两天,竟是因为打捞《瘗鹤铭》的崖石残片,不仅如此,还当做国宝,给运到了京师,顺道还将孙举文、张博志带了过来……

既然这两位先生求见,那就见吧,要不然怎么拉他们去育人。

孙举文、张博志是怀着忐忑地心情进入皇宫的,跪在武英殿中,更是不敢抬起头,哪怕朱允炆赐座,也只是如扎马步一般,就没好好坐着。

“我等有眼不识泰山,当日冲撞了皇上,还请皇上恕罪。”

孙举文与张博志想起当日场景,就不由一阵阵害怕,万一皇上生气,把自己一家老小沉到长江底,可没人来捞啊。

朱允炆含笑看着两位过于拘谨的先生,道:“既然你们来到京师,倒也省了朕去派人寻你们。当日契约,两位不会忘记吧?”

孙举文与张博志连连点头,这谁敢忘,一般契约还有毁约的可能,但你是皇上啊,谁敢毁你的约……

“那就请两位先生,召集一批儒生前往北直隶等地吧,那里的县学训导太少了,至于俸禄问题你们不需担忧,但凡支援教育的儒生,监生与先生,其待遇皆按正七品发放俸禄。”

朱允炆给两人安了心。

虽说这两个人有些关系,穷酸朋友与学生也不少,但这些家可都也要吃饭的,让人家拖家带口的去支教,怎么滴也得优待。

要不然就是两人磨破嘴皮子,也未必能带几个人北上。

孙举文与张博志松了一口气,有好的待遇,事情就好办多了。

张博志看了一眼朱允炆,硬着头皮道:“皇上,草民还有一事相求。若皇上答应,草民即刻返回镇江,召人前往北直隶。”

朱允炆问道:“可是《瘗鹤铭》之事?”

张博志重重地点了点头。

《瘗鹤铭》本就是镇江焦山之物,好不容易自江底打捞而出,还没来得及显摆两下,也没留个拓片,直接就被强盗头子朱棣与朱权带到了京师,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朱允炆并不在乎《瘗鹤铭》,而是在乎教育,处理不好,万一他们去了也不用心教学,那岂不是白忙一场?

“让内阁留下《瘗鹤铭》拓片十份,原物送回镇江焦山。”

朱允炆对内侍吩咐道。

没办法,《瘗鹤铭》太过抢手,朱权、朱棣送给朝廷了,到现在还没送到内宫,不用说一定在解缙、郁新、陈迪等人手上,谁能拒绝碍观瞻这种举世罕见的文字瑰宝。

孙举文、张博志感动至极,刚想行礼离开,朱允炆却喊住了两人,道:“在离开京师之前,去国子监找杨士奇,索要一套教材,对你们有帮助。”

两人有些疑惑,以自己的学问与功底还需要教材?这不是看不起人吗?如果是寻常人,两人再就拍桌子甩袖走人了。

可是不久之后,两人彻底震惊了。

国子监的教材与寻常的经史子集不同,它们分门别类,又极有规律,各成一体。尤其是数学中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更令人爱不释手。
上一篇:大明国士 下一篇:红颜倾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