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士(707)

作者:子率以正


陈堪越想越有这个可能,道衍在隐喻什么呢?

常宁和朱瞻基身上有什么是可以隐喻的?

而且还是别人所不具有的?

陈堪只能想到一种可能。

皇权!

“原来如此!”

陈堪自语了一句,随后脸上忽然露出恍然之色。

道衍要告诉自己的哪里是什么朝争,分明是皇权与臣权之间的斗争。

同时也是隐晦的告诫自己,不要回京蹚这趟浑水,这是皇权与臣权之间的斗争,他回去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想到这里,陈堪忽然纠结起来。

现在他明白了为何京师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他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的原因了。

不用说,五城兵马司应该是被朱高燧告诫过,不许给自己传递消息。

而那些暗线,这会儿估计已经被朱棣拔除了。

道衍和方孝孺不愿告诉自己的原因,估计也是因为如此。

没办法,他的身份太尴尬了,朝堂第一重臣方孝孺是他的老师,当今陛下是他的岳父。

他们之间争起来,自己帮谁?

这就好像母亲和老婆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一样,两大之间难为小,属于世纪难题,根本无解。

而陈瑛,这个造就了现在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只是朱棣和朝臣博弈的棋子。

“这个纪纲,说什么朝堂上陈瑛一手遮天,我真是!”

陈堪气呼呼的将手中的信纸砸在桌子上,连带着纪纲也怨了起来。

若非纪纲出现在草原上干扰了他的判断,这些事情他早该能想到的,又岂会只将过错放在陈瑛身上。

现在看来,这陈瑛分明也是身不由己,或者说骑虎难下。

他已经成了朱棣手里挥向臣子最锋利的那把刀子,根本不以他自己的意志力为转移。

陈堪逐渐冷静下来,他觉得他还是该回京一趟,不管朱棣和臣子怎么争,陈洽始终是无辜的。

第三百九十六章 海贸繁忙

别人死不死的陈堪无所谓,他现在也算是经历过生死的人,早就不是刚刚来到大明时那个一腔赤子之心的陈堪了。

现在他学会了权衡,学会了利弊,也学会了斗争。

但他始终恪守着一条做人的原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他在五城兵马司时,没少接受陈洽的恩惠,好几次斗争陈洽都选择义无反顾的站在他身后,他才能化险为夷。

就拿锦衣卫解救群臣那一次来说,若非陈洽关键时候替他作证,死的就不是李延而是他陈堪了。

后来他陷入朝争危机,与朱济熺你死我活之时,也是陈洽出言给他争取到了扳倒朱济熺的时间。

都是陈堪起于微末之时的恩情,陈堪现在能在大明站稳脚跟,陈洽的在他还弱小之时的那些庇护绝对功不可没。

其中或许有方孝孺的授意,但做事的人是陈洽。

所以,他必须保下陈洽。

趁着现在陈洽还没死,陈堪必须尽快回京。

这个时候再拖家带口就不好了,所以陈堪迅速来到后院与常宁说清楚了前因后果。

常宁闻言,嘴角不自觉的瘪了一下。

片刻后,弱弱的说道:“可你刚刚回家都还没有几天。”

陈堪揉揉他的小脑袋:“为夫这次去京师也不会太久,长则三月短则俩月,为夫尽量在元正之前赶回来,陪你过节,如何?”

常宁当然不依,陈堪只好大白天关上房门。

然后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是将常宁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揉着老腰踏出房门时,陈堪觉得他或许该准备一个保温杯了。

叫云程唤来亲卫李四,很快,李四就召集了弟兄,准备随同自家侯爷走一趟南京。

刚回家就又要离家,陈堪当然也是满心不舍。

原本还想着要是时间宽裕,便带着全家回南京去过个年,但是一想到在大狱之中饱受折磨的方孝孺和即将问斩的陈洽,陈堪还是只能将全家回南京过年的念头打消。

陈堪从南京开到北京的宝船已经停在涿州吃灰吃了很久,好在侯爷家大业大,有许多工匠的伺候,宝船还不至于提前退役。

不过,这次从南京回来也是该给这艘宝船找个去处了,陈堪觉得,朝鲜和倭国就不错。

“嘟嘟~”

海螺做成的号角吹响,意味着大船开始驶离码头。

三个小家伙得知陈堪要南下的消息之后,也急忙快马来送,但他们到达岸边之时,陈堪的大船已经驶离了码头,顺着运河缓缓朝南京而去。

看见三个小家伙朝自己挥手,陈堪不耐烦的抬起手回应,随后便朝着自己的房间而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