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911)

作者:狂风徐徐


“怀仁?”唐俭目光闪烁,他与李善早年不认识,但后者被困在顾集镇,他给李靖去了一封信,去年天台山一战,唐俭受伤,还是李善亲手包扎的。

深深吸了口气,李善起身走到屋子中间,轻声道:“关北诸州,最重夏州,左临盐州,右靠榆林,后依延州。”

“突厥若侵关内,一攻灵州,二攻夏州。”

其实很难说突厥大军席卷南下会选择哪一条路,灵州相对好打一些,但再南下就要啃原州这块硬骨头,反而是夏州也就是原来的朔方郡虽然难打一些,但后面的道路还算通畅,虽然也有卢子关之类的关卡,但总比萧关以及原州七关要好打。

“武安郡公薛万彻勇武善战,出任夏州总管最是合适。”李善看向裴寂,“不过夏州初收复,原为梁贼巢穴,万彻兄虽然善战,但抚慰百姓、降兵,治理地方,还需太子殿下遣派人手襄助。”

裴寂心中大定,笑着颔首,“太子洗马萧德言出兰陵萧氏皇舅一房,有安定地方之能。”

李善开口,将最重要的夏州总管给了太子心腹大将薛万彻,屋内的气氛有些凝滞,陈叔达、封伦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不过,裴世矩的脸色更加难看。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我做主(中)

裴世矩的第一反应是李善好无耻,顺势将薛万彻钉在了夏州,而且还是关内道距离长安最远的一个州府……这厮那日登门拜访,自己还说要试一试能不能将薛万彻调回长安呢,结果自己都没机会出手了!

而且裴世矩顺势联想一下,脸更黑了。

薛万彻如今是灵州道行军副总管,不可能继任主帅,改任夏州总管算很不错了,但灵州道行军总管的继任者短时间内只怕不能出炉,到时候说不定又要争得头破血流。

温彦博以长史掌控大军难度很大,很可能会依仗军中大将……而在灵州军中,还有谁比张仲坚更合适呢?

众将中,张仲坚爵位不高,资历不深,但因为深受李善的信重,在泾州、原州战事中都是独领大军的方面之将。

泾州大战之前,李善分设左右前后中五军,领军的众将中,指挥中军的钱九陇已经回了泾州,右军的李道玄很快就会回京,左军的窦轨调任延州道行军总管,只有独领前军的张仲坚还在。

李善自认心脏,但裴世矩的心也不比李善干净,在他的推测中,如果接下来突厥来袭,温彦博不能掌控大局,张仲坚再立下战功,说不定会顺理成章的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

裴世矩在心里来回盘算,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但与此同时,李善在两场大捷后卸任主帅,之后连续两个继任者都出自门下,这是取祸之道,不说陛下了,就连秦王也会心里忌惮,李怀仁不会如此不智吧?

只看前年此子夺军败敌后,能以纵兵洗劫左云县被朝臣弹劾,能以受伤修养而回朝,将代州完完整整交给李靖,便知道此子知进退,绝非跋扈之辈。

裴世矩心里费解的很,而李善瞥了两眼,立即做出了判断,裴世矩是有起兵的心思的,李建成胆子不大但也没有放弃这种可能,不然罗艺也不会从天节军调精锐潜入长林军了,但裴寂是不知情的。

想想也有些好笑,当年裴寂依附东宫,裴世矩若近若离,而现在裴世矩全力辅佐,或者说将太子李建成当枪使,反而是裴寂似乎被排斥在核心圈之外了。

李善像是没发现屋子里的凝重的气氛似的,继续道:“延州为夏州后盾,地处要道,前望长城,后护关中腹心,非熟知地方者不能担之。”

“平原郡公段德操,自武德元年出任延州总管,数年内连败梁师都,虽兵败灵州,但原州一战,知耻后勇,攻破萧关,或能回迁延州总管之职。”

陈叔达与封伦对视了眼,两人都没吭声,之前无论怎么排列名单,一直没有人考虑过段德操这位败军之将。

李善显然已经打好了腹稿,继续道:“银州与榆林郡接壤,亦与夏州接壤,若突厥犯夏州,银州出兵或有奇效,需选派大将镇守。”

“宁州总管胡演胡子忠,冲阵勇烈,熟知兵法,泾州一战立下大功,可迁任银州刺史。”

屋内的气氛有些许古怪,赵郡王李孝恭悄悄的挪了挪身子,心想李怀仁这是想干什么?

难道想造反吗?!

薛万彻是你结拜兄弟,但毕竟是东宫太子的心腹,但段德操、胡演都是你旧部……而且还都是兵败之后得你重用才能重振旗鼓的,让谁来看,后两人都是你李怀仁的嫡系。

在这个时代,一场大捷,主帅与部将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明清科考的主考官、同考官与进士之间的关系,主帅因为大捷而名望愈重,部将因为大捷而受赏升迁。

这也是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无与伦比的关键,但凡是有些能耐的,基本上都曾经在他麾下,李善也是如此,张士贵、段志玄这些曾经跟着秦王南征北战的还好,但薛万彻这种,其实是很难消除掉身上李善赋予的痕迹的。

而裴世矩已经差不多猜到了李善的意图,暗暗咬了咬牙,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触……这货真的和高颎不一样,太油滑了,如果这不是陛下暗中授意的话,这和稀泥的水平堪称一绝。

唐俭沉声问道:“魏王殿下,胡演调银州刺史,那宁州刺史?”

“阳城县公韦云起。”李善干脆利索道:“韦公曾大败契丹,他日或有用武之地,只是不宜出绥州、延州、银州等地。”

适才在角落处,李善听李孝恭介绍韦云起时候说起,窦轨之前出任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多年,与兵部尚书韦云起不合,前者欲征伐僚人立功,而韦云起坚持不同意,后来窦轨还上奏弹劾韦云起私通叛贼……总而言之,两个人都已经撕破脸了。

如今窦轨出任延州道行军总管,延州、银州、绥州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韦云起自然不合适去,调到宁州倒是合适。

其实在历史上,窦轨没有调回长安,而是一直在益州,玄武门之变的消息传来,窦轨第一时间扣押韦云起,以其依附东宫欲举兵叛乱为由斩杀……这个理由其实有点扯淡,在益州造反有个毛用啊。

裴寂笑着点头赞同,“酂国公性情刚烈,偏偏阳城县公更是刚烈,当年在文帝御前,直责建安郡公。”

陈叔达知道李善这是弄不清楚这些名号,低声解释了几句,韦云起早年在隋文帝杨坚面前指责建安郡公柳述强横豪奢,少有历事却手握重权,杨坚评价韦云起此言为药石。

要知道柳述出身河东三望族之一的解县柳氏,妻子是隋文帝杨坚的女儿兰陵公主,父亲是时任宰辅的名臣柳机,韦云起怼起来一点犹豫都没有。

李善心想,不会又是个刘世让吧?

“陇州长史兼检校总管杨则,通军略,晓兵法,兼有理政之能。”李善继续道:“宜平调绥州刺史。”

李善有些抱歉,陇州是上州,长史的品级不低,如果绥州是个下州,刺史都未必有陇州长史的品级高。

“平棘县公李孟尝,天台山护佑陛下,劳苦功高,宜出陇州总管。”

最后句话让唐俭精神一震,看来秦王殿下没有全然看错啊。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我做主(下)

等李善噼里啪啦的说完,裴寂取过一旁文吏写下的名单在心里思索,薛万彻、韦云起、杨文干,李孟尝、郭孝恪、张士贵,也不算吃亏。

封伦、唐俭、李孝恭几人都不吭声,陈叔达忍不住转头盯着李善,你举荐的这些人实在是有点……

胡演、段德操都是你的嫡系旧部,杨则也勉强算是你的旧部,薛万彻与你是义结金兰的兄弟,李孟尝是你的连襟……这货娶得也是清河崔氏大房嫡女,是崔九娘,与崔十一娘关系极好。

除了个韦云起,都和你扯得上关系,如果不是与李善相识多年,如果不是知道苏定方已然卸任灵州道行军总管了,陈叔达都要开口训责一句太过跋扈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