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909)

作者:狂风徐徐


李善早早就交代过了,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再举荐王仁表出仕……现在看来,这位好友是不甘寂寞,显然没有平日表现出的云淡风轻。

想想也是,一个是被父亲抛弃,一个是被嫡母扫地出门,如今两人都是奉养寡母,但一个青云直上,名望遍传海内,另一个却颇为落魄,年过三旬尚未得以出仕。

吃饱喝足后,李善慢悠悠的转入皇城,径直进了尚书省,还与秦王打了个照面,交换了个互相了然的眼神……你放心,肯定能守得住!

不大的屋内,裴寂轻轻的敲着桌面,“昨日未能议定,陛下颇为不悦,今日必要列出名单,请陛下裁断。”

陈叔达不阴不阳的说:“此乃大事,何能轻易决断。”

“江国公此言差矣。”郑善果正色道:“已是四月中旬,突厥多在五月、六月或九月、十月来袭,若不尽快选官,如何能抵御突厥?”

陈叔达转头看向李善,“怀仁,突厥尚在内乱否?”

“嘿嘿,嘿嘿。”李善傻笑了几声,“或许可能……”

陈叔达脸都黑了,对面的郑善果补充道:“就算突厥陷于内乱,但如今梁国覆灭,梁师都遭腰斩,突厥或会大举南下,此等军国大事,不可揣测。”

这话是在理的,不管突厥要不要来,咱们得先布置好。

唐俭叹道:“那先定下陇州总管吧,自郭孝恪调任灵州总管,陇州一直是长史杨则检校,可否转正?”

众人对视了眼,李善突然开口道:“杨则其人,颇有才干,更兼熟知军略,早年为灵州长史,曾辅佐任城王数败梁师都,不如调至银州或绥州、延州出任刺史、总管,另选官出任陇州总管?”

陈叔达、唐俭等人去年都在天台山,知道李善很是欣赏杨则,之后杨则虽然守御华亭与原州西南,但也算在李善麾下。

裴寂试探问:“怀仁以为何人可调陇州总管?”

李善作势想了会儿,“坊州总管杨文干如何?”

众人都有些意外,连准备开始睡觉的李孝恭都忍不住看了眼过来,李善今日怎么一开始就点到了太子心腹杨文干身上了?

唐俭微微垂首,他昨日拜见秦王,殿下提及,魏王不会偏向东宫……但看来殿下是猜错了?

裴世矩漠然的瞄了眼李善,他不相信这个青年在昨日一言不发之后,今天突然开口是没有目的的。

坊州是距离京兆府最近的一个府州,李善是怕杨文干起兵攻入京兆府吗?

不太可能,裴世矩微微摇头,他知道杨文干此人,早年为太子近卫,不过是因为资历深,所以才在武德三年外放,陆续在河东、河北几地任职,武德六年调任坊州总管,此人平庸的很,理政、军略都不杰出。

而且坊州的折冲府的府兵大都出征,要么在灵州军,要么在延州军,短时间内不会回原籍,杨文干就算想干什么也无计可施。

裴世矩有些费解,抬头看了眼,视线正与李善撞了撞。

看不出什么端倪……李善在心里这么想,又转头去看裴寂,这位倒是挺满意的,虽然都是关中府州,但坊州是中州,总管是正四品,而陇州是上州,总管为从三品,所以杨文干看似是平调,实际上是晋升的。

但下一刻,中书令封伦断然道:“不可,杨文干以何晋升?”

嗯,这位倒是在李善的预料之内,但这么坚决的态度,却不在李善的预料之内。

看裴寂脸上怒气升腾,昨日儒雅有礼的封伦摇头道:“杨则稳守陇州,后随军出征原州,多有战功,尚不能确凿晋升。”

“暂且搁置。”陈叔达快刀斩乱麻,“首要定下夏州总管,曹国公李世绩……”

李善不再去听,只在心里哀叹一声,你们还真要在坊州搞事啊!

而很可能与东宫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齐王有关,而且直接与封伦有关,杨文干也一定是计划中的重要人物,不然封伦不会态度这么坚决的……但李元吉、封伦到底想干什么?

对了,仁智宫还是李元吉负责修建的呢,想到这儿,李善有点打哆嗦,琢磨着过段时间李渊去坊州的仁智宫避暑,自己得找个合适的理由请个假……对了,先得将制冰传给殿中监苏制,要不多传几个人,万一这厮生病了或者病死了呢。

李善悄悄的走到角落,就在李孝恭身边坐下,第一个提议就被否决了,李善再次成为哑巴,任由这帮货色继续吵。

大家都心里有数,今天一定要拿出名单,不说陛下那边在催促,即使考虑到这个临时机构赋予自己这样的权力,也需要将这件事做好,以保证类似的事情发生后,自己依旧能拥有这样的权力,这是官员对权力的渴望的天然延伸。

但无奈屁股决定了立场,立场决定了选择,李孝恭都已经睡了醒,醒了睡,到最后实在睡不着了,名单还是没有出炉。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选官(下)

“怀仁,怀仁?”

醒来的李善睡眼朦胧,揉着眼睛问:“下班了?”

虽然不知道“下班”,但李孝恭也听得懂,低声道:“倒是快到时候了,不过……”

“噢噢……”李善发出意味难明的声音,估摸着那帮人还在继续掰扯。

今天李善躲到角落处与李孝恭相依为命,两人倒是熟悉起来了……呃,主要是李孝恭牢骚了句,昨天他都被逼着承认之前的战功都是李靖的,于是李善顺着口风毫无忌惮的将李药师狠狠骂了一顿。

仇人的仇人,那就是朋友啊!

虽然平日来往有点犯忌讳,但今日却是无所谓的。

再说了,两个人都是宗室名将,但以后八成都没机会上阵领兵了,也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

这时候,裴寂的声音传来,“南阳郡公能攻擅守,魏王最知其才!”

李善面无表情的看过去,马币的我都躲到角落了,你们还要扯上我啊!

裴世矩慢悠悠的接口道:“张武安不仅擅军略之道,当年也独当一面,颇有理政之能,夏州总管舍其尚有何人担之?”

陈叔达拉着脸问:“那裴公之意,原州总管择何人?”

延州那边八成是窦轨领总,辖夏州、延州、银州、绥州各地,就有点像河东的代州、并州,这位扶风窦氏外戚虽然曾经出任太子詹事,但也长期在秦王麾下,一直保持着中立的立场。

而灵州军在苏定方已经确认会被召回长安之后,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众人眼中最不安定的一股力量,温彦博不能说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并无统兵之能,估摸着也管束不住麾下大将。

而灵州军若要南下,必须要通过萧关走原州这条路,否则就要绕过盐州,从洛源走庆州、宁州,这条路要远很多。

一旦有事,兵贵神速,灵州军只可能走原州……张士贵以及背后的秦王李世民怎么可能让出原州总管这个位置呢?

郑善果笑吟吟道:“前些日子接到阳城县公来信,僚人安定,巴蜀太平,或可调回关内,出任原州刺史?”

角落处,李孝恭看李善听的一脸懵逼,低声解释道:“京兆韦氏彭城公房的韦云起,前隋名将,曾大败契丹,说起来还与怀仁有些渊源呢。”

又一个京兆韦氏,而且也是依附东宫的,李善心里吐槽,“渊源?”

“陛下立国,韦云起是第一任司农卿。”

“就这?”李善无语了,这也叫渊源?

“不仅如此。”李孝恭笑着说:“武德元年,韦云起领豳州、宁州以北,辖会州、宁州、泾州、原州、盐州、灵州,有便宜处置之权。”

李善噢了声,这等于是灵州军的第一任主帅,之后因为薛家父子起兵,而突厥主要的攻击方向是河东,并不设灵州道,只是先后以杨师道、李道宗、李神符出任灵州总管。

“此人如今在?”

“益州道行台兵部尚书。”李孝恭递了个眼色过去,“其堂弟韦庆俭、韦庆嗣皆侍东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