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1087)

作者:狂风徐徐


还没等近侍将奏折送到手里,李渊已经急不可耐的问:“何人的奏折?”

“任国公。”

其实也只能是刘弘基,晋阳的李道宗、李道玄现在都已经被封锁了。

李渊打开奏折看了几眼递给了李世民,“刘弘基与数千突厥在介休开战,遇挫而返,不过恰巧大雨突降,突厥未有追击,刘弘基率军已经退至灵石。”

李世民看了几眼顺着次序递给了李善,“雀鼠谷仍在。”

迅速浏览了遍,李善笑着说:“霍邑在手,雀鼠谷在手,灵石在手,局势尚好。”

将奏折递给了杨恭仁,李善继续道:“当年陛下在霍邑大破宋老生,奠定大唐基业,后秦王在柏壁一战后奋勇追击,在灵石、介休再破宋金刚,席卷河东,此番要再见秦王雄风。”

武德二年,李世民在绛州大破宋金刚,突破雀鼠谷,攻陷灵石,迅速北上,在介休与赶来的刘弘基合军,再次大破聚集兵力的宋金刚,这是河东战役中最关键的几场战事。

“哈哈哈,等到二郎收复并州,朕要召其回朝。”李渊大笑道:“说不得要怀仁再度赴任代州。”

“陛下此言差矣。”李善正色道:“不言代国公,赵国公、南阳郡公、定远郡公皆能为陛下征战。”

李渊捋须微笑点头,的确如此,苏定方、张士贵、张公瑾都有名将之姿。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定夺(下)

从头到尾,其他几位宰辅还开口说上几句,只有裴世矩一直闭口不言,只偶尔打量一下李善,听到这句话不禁鼻子哼了声。

当年是哪个小兔崽子声称不擅媚上的,你李怀仁真是不要脸啊!

就这句话,既让自己退了一步,表明没有再上战场的心迹,同时又将苏定方推出来,显示自己光明磊落的胸襟……就连陛下这种在前隋熬了几十年的老人都被哄的眉开眼笑!

“虽刘弘基守御灵石,但显见突厥有南下之意。”李渊朗声道:“撤河东道行军总管府,设河东行军道元帅府,二郎为主将,副将由二郎择之,将校均由二郎挑选,明日启程。”

“是。”李世民起身应是,“以刑部尚书蒋国公屈突通为副,以吏部郎中凌敬为长史,民部郎中于志宁打理粮草辎重。”

屈突通难以承担主将的重任,但副将还是没问题的,事实上在李世民南征北战的时候,一直是屈突通与殷开山为其副将。

挑中凌敬,一方面是因为凌敬在军略上比其他秦王一脉的幕僚要出色的多,之前承担这个角色的是薛收,可惜去年已经病逝,另一方面凌敬也有魏嗣王李怀仁的背景,不然应该是韩良,当年击刘黑闼,长史就是韩良。

而于志宁更是打理粮草辎重的熟手,几年前李世民征伐河东,就是于志宁为其料理粮草的,后来去陕东道大行台出任尚书左丞,但也承担度支。

李渊捋须笑着点头,李善悄悄的咧咧嘴,心想李世民也是个能媚上的,这三个人都是在天策府有兼职的,而李世民只说他们在朝中的职务。

“除却长安十六卫之外,抽调泾州总管钱九陇随军,请父亲调宁州刺史韦云起暂移泾州。”

李渊一口应下,还特地点了点李善,“怀仁麾下尚有勇将,不可吝啬。”

李善有些委屈,看了眼李世民,“还请秦王殿下吩咐。”

其实相关的将校谋士的人选李世民昨晚已经与李善、房玄龄、杜如晦都商量好了。

“父亲,霍国公留在长安,拱卫宫城,执掌宫禁,但北衙禁军的李客师、张琮都随军。”李世民开口道:“请父亲调曲鸿入北衙禁军。”

曲鸿就是曲四郎,是如今李善亲卫中仅次于刘黑儿、王君昊的头领,原本还有个齐三郎,不过他在仁智宫一战中重伤,几个月下来虽然性命无碍,但还没有康复。

北衙禁军,以有节制之权的霍国公柴绍为首,下面四个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原是罗艺,现在是赵郡王李孝恭,左监门卫大将军一直是苏定方,右千牛卫大将军是窦轨,左千牛卫大将军原来是张瑾,不过他在仁智宫事件中伤重不治,后来是萧国公张平高接任。

不过四个大将军都是虚职,并不视事,李孝恭是从来不管事,窦轨如今本职是尚书省右仆射,苏定方因为同一背景的张仲坚掌灵州军所以也不视事,只有张平高偶尔上衙。

下面的八个将军才是实权职位,不过左监门卫将军张仲坚、冯立,左千牛卫将军侯洪涛,右千牛卫将军阚陵都在灵州军中,右千牛卫将军李客师、左千牛卫将军张琮此次都要随李世民出征。

八个将军只有右监门卫将军马三宝、右监门卫将军王君廓留在长安……李世民适才提及了张琮、李客师,并没有带上王君廓。

所以,李世民有加强北衙禁军的意思,不过举荐的不是自己的麾下将领,而是李怀仁亲卫出身的曲鸿。

李渊略一沉吟,侧头看了眼李善,笑着点头应下。

李世民心中大定,马三宝是柴绍的奴仆出身,而且长年跟随平阳公主,还是李善的旧部,王君廓、曲鸿都是自己一脉,足以保障皇城。

其他的位置李世民没有详细的一一叙述,不过李渊也心里有数,天策府膏华肯定是都要带走的,毕竟秦王一脉虽然已经开始涉入朝堂,但身居高位的不多,只有中书侍郎宇文士及与黄门侍郎薛元敬,其他人带走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事实上,李世民几乎将天策府的膏华全都带走了,留下的要么是阎立德、李守素、盖文达、许敬宗、孔颖达这些文学馆学士,这些人在军中没什么用处,也没有参与夺嫡的核心密谋中。

另外还有几个人如苏世长、魏伦、李玄道准备辅佐即将领兵回京,拱卫长安的尉迟恭。

其他的幕僚将校基本上都要随李世民出征。

当然了,李世民也留有后手,比如被安置在北衙禁军中的王君廓,当然了,最被寄予厚望托付重任的自然是李善了,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请求将曲鸿调入北衙禁军的原因。

不过,李世民不觉得以如今的局势,东宫还能有什么手段,而且自己与李善之间的关系,父亲未必看得出来,但太子到现在还一无所知,那只能说明是个蠢货了。

主将已择,河东战事刻不容缓,相关的调令如雪片一般的飞舞,整个长安似乎都动了起来,在武德五年初洛水大捷之后,秦王李世民再一次领军出征,这让浮动的人心迅速稳定下来。

这些李善也不去管,也管不了,其他宰辅都去忙了,李渊特地将他留了下来,君臣转移到临湖殿内。

“让二郎去忙。”李渊的话中带着几丝自嘲,“军略之道,二郎是远胜于朕。”

有这样一个儿子,李渊还真享受不到什么作为父亲的愉悦感。

“当年陛下也曾跃马扬槊,扬威塞外,秦王殿下也不是生来知之。”李善在脑海里转了转才说出口,“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渊愣了下,突然哈哈大笑,拍着李善的肩膀道:“怀仁倒是玲珑心思。”

既承认李世民在军事能力上胜过李渊……这其实是公认的事实,李渊自己也承认,但同时又点出,李世民也是李渊一手带出来的。

闲聊了会儿后,李渊才放李善离开,临行前笑着说:“朕已老迈,二郎有明君之像,怀仁当亲近之。”

李善心里有些打鼓,不知道李渊是看出了什么端倪,还是好意让自己与李世民交好,只能含糊的说:“秦王殿下有容人之量。”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缩头乌龟?

“不是孩儿。”

“十一娘还有孕在身呢,孩儿怎么会主动请缨呢?”

“难道十一娘临盆,孩儿却不在身侧吗?”

面对李善这么振振有词的辩驳,朱氏与张氏对视了眼,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欣喜,也有苦涩,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