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33)

作者:皇家雇佣猫


然而反过来想,李广仍然不把张永当回事,说明他还是没有被‘吓’服。因此即便他愿意掏钱,估摸着也就是个意思账,不会大出血。

朱厚照来回踱步,又回到书案之前,提笔写了一个‘动’字。

这个老家伙,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真以为我整不出动静?

张永和秋云对视了几番,他们都没出声,因为知道太子在思考。

“张永,你知道李广正在修什么吗?”

“奴婢知道,是万岁山的毓秀亭。”

永乐年间,人们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皇帝也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这个地方建亭子,就是享乐,文官们怎么可能不说上两句?

“好。”朱厚照放下了笔,“明日,将平安带来见我。”

“是。”

末了太子又加上一句,“刘瑾怎么休息了这么久?”

第三十四章 术业有专攻

“给殿下的茶,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冷,尤其天气日渐寒冷,一盏茶不到半个时辰便会有凉意,因而换得要勤些。”

“殿下每日辰时起床,起床后喜饮一杯白水,我们要提前一个时辰起身,清洗茶具,烧好热水,至辰时凉至半温。”

秋云每日早晨都要这样忙碌,这些天来都是如此。

只是今天与之前稍有不同,便是刘公公忽然迈步走了进来,他脸上的皱纹较之前更深了,看起来像是老了几岁,总之气质有些变化。

如果说先前意气风发,这会儿大概是审慎了许多。

“秋云,殿下在更衣了。快些。”

秋云看到刘瑾,稍微一愣,但很快恢复正常。

随后搓了搓手,又哈气暖了一下。

眼下已经入冬了,中午还好,早晨会非常的冷。

这样一路端过去,手会被冻得有些僵,万一因此有什么错漏那便是大罪过了。

刘瑾被打了板子后,今日首次当值,在太子面前也老实了许多,拿着拂尘安安静静的站在一旁。

朱厚照也觉得略冷,

在这个年代,哪怕是皇太子也享受不到暖气。

只能多穿几件,再批上一件红色的毛绒厚衣,

他打眼瞥了一下刘瑾,本来想说点什么,但又很难有个话头。反正这个老家伙老实了就好,哪怕暂时老实也行。

太阳远离了地平线,站在宫墙之内也已经能看到了。

天气寒冷,殿前的树全都光秃秃的,以前还有小宦官打扫一下落叶,现在是什么也没有。

“殿下,要温书吗?”刘瑾这样问了一句。

换做以前他是绝对不会想到这种话的。

“好。对了,让平安来吧。”

虽然有点早,但脑子也是清醒的时候。

平安是个将死之人。

因为那日定的规矩是谁后说,谁死罪。

而平安始终没说。

朱厚照毕竟还是现代灵魂,那种折磨人的酷刑他也很难开口,尽管果决这个性格他是有。

张永带他过来的时候,他也能见到刘瑾。

说起来,若不是那日他莫名奇妙的向刘瑾求救,

皇太子也不会因此迁怒刘瑾。

所以平安在殿里见到刘瑾,本能的就有点害怕。害怕之中还有希望,大概觉得自己嘴巴紧,什么都没说,总算是有点底线,有活着的资格。

然而今日的刘瑾也不是当时的刘瑾,他现在老实的很,不要说平安在殿下面前跪下,就是他亲爹跪在这儿,他肯定也是一点表情都没有。

“殿下,平安带到了。”

朱厚照坐在书案之前,看着跪在前边儿的人,

沉默了良久,说道:“平安……”

“奴婢在。”小宦官哆哆嗦嗦的说。

“在宫里,找靠山要找本宫这样的,才能活命,你知道吗?”

张永经上次吴宽的事,对太子已经死心塌地,忠心耿耿,所以听了这话反而觉得对。秋云是不管这些的,听了就当没听到。

这话其实刘瑾听了会觉得刺耳,

但刘瑾已经被暂时驯服,所以朱厚照说起来也无顾忌。

“奴婢糊涂!以前不懂这些,只知道听命行事。请殿下饶了奴婢,以后殿下就是奴婢的天,奴婢一定桩桩件件都听殿下的。”平安说起来有哭腔,其实也是可怜。

从他的角度来说,他能怎么办呢?

在这紫禁城里,他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哪天死了也是死于权力相斗时的波浪。

正如朱厚照要压刘瑾一样,这是东宫权力演变导致了他的下场。

“按理说,你不交代,本宫应该取你性命,不过你嘴巴紧倒也算个优点。本宫这里,确实有一件要交代于你,这事儿不容易,完成之后我会让张永送你出宫,去别的地方……等日后……日后我再调你回来。”

他想得等到他登基的时候。

平安这时候也没有其他的心思了,以头杵地,向死而生,“请殿下示下!”

朱厚照把张永召了过来,然后在他耳边低声嘱咐,

张永身子一紧,

若是以前的刘瑾说不定还会露出很好奇的神色,现在……还是一张死鱼脸。

“殿下……这样的话……”

“去吧,交代他。”

张永面容很紧肃,叫平安看了也是一慌,这到底是个什么事儿?!

办完了我还能活吗?

……

……

午后,朱厚照去陪了一下自己的父皇。

弘治皇帝每日辛苦的很,本来只有早朝,后来大臣建议要么再加个午朝,好嘛,那就再加个午朝。

下午,大约三四点钟的时候,才能得一会儿空。

从乾清宫回来的时候,他正好看到王鏊在东宫等自己。

朱厚照心中一喜,过去行了个礼,“王先生。”

“臣,见过殿下。”

上次在乾清宫,王鏊本来也是和吴宽一起,想要奏请皇帝对太子出宫微服之事有个说法。

只不过他看得多说的少。

王鏊这个人,到底还是纯粹一些,皇太子当时说了很多为百姓的话,所以他始终无法不认可这样的太子。

但说到底,也有几日没来了,相互之间好像有些尴尬的氛围。

至少王鏊是这么觉得,

当然,朱厚照还好。反正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回到暖阁里,

他还把自己练了好多遍的一副字帖拿给王鏊看。

太子的这幅认真,他王大人是亲眼所见。

每次来东宫,都是请教什么问题,要么是字读不上,要么是章句不理解,现如今隔了几天,又把自己练习的字帖拿给他,请他评鉴。

待他的态度还是和之前一样热情有礼,似乎完全不受那日的影响。

王鏊这心里一时间酸楚难忍,感动和自责一并涌上心头。

“殿下……”

“怎么了?我写的没有进步?”

他用的是没有进步这个词,因为现在不是说好坏的时候,水平在那儿,写的就是差。这又不是一两天下功夫就能做好的。

“不,殿下自然有进步,况且……”王鏊使劲张目,忍着不落泪,然后说:“况且书法于殿下本就是小节,当年宋徽宗瘦金体也算是书法中的一代名家,可他昏庸无道,误国误民,葬送了万里江山。”

说完,他才细看太子的写的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此句出自韩愈《师说》。

“王先生的话自然有道理。本宫也不是要成为书法大家,只不过若以后都歪歪扭扭,皇家的脸面何在?到时候士人还说,是本宫的老师教得不好呢,那不是给您丢脸?”

这话的意思,自然是认他王鏊为师。

王鏊心中感慨,自己倒还不如孩子坦然豁达。

“殿下言重了,能为殿下之师,那也是老臣的福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