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19)
她看差不多了,就又把线交到宣骐手里。在一旁看着他放了一会儿,一转身便看到仰着脖子看那风筝的刘颐。
她走到刘颐的跟前,刘颐看一眼她 ,视线又回落到空中的风筝上。
“谁道致身无羽翼,回看高举绝红尘。”那女子轻轻启口。与这几日刘颐惯听的嗓音相比,温软了许多。“我母亲的故里把它叫做纸鸢,我的名字就出自它。”
刘颐沉默一会儿,问道:“我这一路走来,西北这里算不上富庶,但是这样的灾害尚能应付,绝不至于需要派遣皇子前来安抚。”
徐子鸢看着那温润如玉的面容转向自己。
“你们三爷告诉我,到了郑安,凡有疑虑,都可问你。姑娘可否告诉我,他这是要作何打算?”
“第一点,想必您也能猜出来。他怕靳王对檀云公子用刑,您会加以阻挠。”那双微微上挑的凤眼直直看进他的眼里。
“其次,他让我告诉您。能不能救檀云公子,就看这遭了。”
刘颐蹙眉思索。
“西北确实受灾,也确实缺粮。但缺粮不只是因为军需。”
话说到这里,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徐子鸢轻轻的把最后交代她说的话吐出来:
“郑安的县丞是我们的人,递上去的折子是他催促县令写的。这里能抓到的东西很多,但是要加以取舍,足以救出檀云公子即可。三爷交代了,切勿打草惊蛇。”
“他已经有了筹谋?”刘颐猜到这郑安是什么地方了。
“三爷说,只告诉您一个地名您就知道了。”
两个字轻轻吐在刘颐面前。
“丹阳。”
☆、郑安险境
已经夜深了。
郑安城一座独门小院里,一扇窗口还燃着灯,发出昏黄的光晕。
刘颐在灯下翻着泛黄的账册。终于伸出手来摁了摁酸痛的眼睛。
他果然猜的不错,这郑安城是刘钰出手军中粮草的地方之一。今年他从丹阳倒出来的粮草应该就是从这里运出去的。
但若是仅仅有关刘钰,郑安这地方并没有什么好查的:他从这里转手的粮食只能算作九牛一毛。刘蒨让他来的目的,显然不止在此。
刘颐心里已经有了个念头。这郑安说在西北,其实很靠近北边。再往东两日的路程,就到了瑞江,瑞江可是有大港口的,通过这港口,整个东边的粮食至少能运来三成!
刘颐愤恨的皱起了眉头。瑞江也是北境粮草的来源之一,然而从瑞江运来的粮食只有四成运入军营,剩下的空缺都要由贫乏的西北供应。他问起那个县丞才知道,单单是郑安的县太爷今年就从瑞江低价购进了数百担粮食,问起是谁把粮食卖给他的,自然是缄口不言,就连时时帮他走账的县丞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更何况别人了。
刘颐愤恨的想,估计这郑安见过这几百担粮食的不超过三四个人。
西北边境上的百姓正是饥寒交迫的时候,将士们浴血奋战于前线,竟想不到朝中还有这般恬不知耻的贪官污吏!
他恼怒的把手中的笔摔在账册上,笔上的墨迹洒在翻开的一页,污了一排字。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这些账册做的“极好”,单单看它们哪里会想到笔笔划划写的都是贪污粮草、倒卖军用物资的款项?!刘颐看着这点点墨迹冷冷一笑,他也不是吃素的,自然知道桌上放的这几本账册,只要他们咬死了不承认,终究治不了罪。只是他手里有那县丞偷带出来的一本“真账”,虽然数目不大,但足以说明一二。
他慢慢的站起来,坐了几个时辰,腰眼疼的实在难受。
窗纸上透出一个站在灯前的人影。
忽然,一阵疾风袭来,刘颐下意识的往后一闪,急急扭头定目一看:一杆箭牢牢的钉在桌面上,整个箭头都没在桌里;再往右边一看,窗户纸本就不牢靠,被箭疾驰而来带的疾风一冲撞,早已经掀开半扇来,月光下显眼的看到对面屋脊上落着一个张弓搭箭的人影!
许是徐可宁他们发觉了院中的异状,窗外刀剑碰撞声四起。刘颐瞥见窗外情形,急扭头,看见屋脊上的人影又搭了一根箭在弓上,于是奋力抽出墙上插着的箭杆往面前一挡,轻轻“当”的一声,射来的箭杆偏了力道,避过了刘颐嵌入墙里!
屋门被哐当一声撞开,一个红色的身影持刀扑了进来,大声的喊了一声“王爷!”,连忙挥刀替他挡开射来的箭矢。一时间,屋里叮当声四起。
射箭的人想必有些功力,箭箭气势凛然,密集有力。尚且不知晓屋外是个什么状况,但听声音急切,也必定是场恶战!如此苦撑,实为下策。刘颐在箭雨里四下一看,揽住面前的徐子鸢,往后一闪,滚入案几下,险险的避过了齐发的三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