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682)

作者:冬三十娘


如今虽然对交税的要求更高了,但也不得不说,行商规范好,他们也轻松不少。

将来再扩大边市规模,海禁也解了,这确实是他们不曾经历过的行商好时代。

“朕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设了诸企业,把一些关键行业都管好的道理,你们应当也明白了。”朱厚熜停顿了一下,“不是要与你们争利,而是因为那些行业关系到重要的国计民生,万不能生乱。朕关上一道门,也为你们打开一道门。这道新的门后,不只是对行商限制的放松,更是你们从此不必低人一等。”

金坷垃不由得抬头看着皇帝,更熟悉皇帝的他隐隐感觉到,这所谓不低人一等,绝对不只是此刻接见一下他们这些人,而是面对整个商人群体。

朱厚熜笑着说道:“朝廷正在研究户籍制度怎么改。自古有言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有些人虽然也是大明百姓,却一定要分个三六九等。时代在变,形势也在变。很快,从律例上,大明不会再分明确的户籍,军籍家里不必一定要有人从军,商籍家里也不必为了不违禁只能假模假样穿个布衣。”

果然穿着布衣的诸人都难以相信,不由得瞥了瞥那些重臣的脸色:这样一来,岂非礼制不存、秩序大乱?

但张孚敬他们没有太多的意外。

关于户籍的讨论,又不是一年两年了。

只能说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有了足够的威望来推动这些事,朝廷里的重臣们也都看穿了:改变的阶段,知道大势方向的总能提前做些准备,占得先机。

朱厚熜这时才说道:“不管出身如何,人人都应该读书明理。开了民智,便会想办法过上更好的日子。日子过好了,便有闲钱采买货物,诸业繁茂。百业兴旺,朝廷赋税收入也会高。人不分三六九等了,官府和朝廷是不好管束了,但这也正是朕对百官的新要求。不好管束仍能治理好大明,那才是真正英杰才干。”

“前日你们都见了将卒受阅,须知在朕心里,大明将来需要一明两暗三支大军!”朱厚熜这才说到正题,“明的那支,是大明雄师,将卒有勇有谋、军器无往不利、保障万无一失。暗的两支,一曰经济,一曰文化!”

“让外族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再把他们的钱赚回来,他们在经济上要依存于大明,如何还能作乱?”

“让外族都心向大明文化,习我大明文字,行我大明制度,日子能越过越好,如何还想作乱?”

朱厚熜抬起了手指着他们:“你们,便是朕的经济大军!宣交使,既助你们,也是文化大军的先锋大将。大明人人知书达理、文教昌盛,那天朝上国气象,也是你们无往不利的底气!”

图穷匕见,皇帝召见他们,为的是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大军二字,冷冽之意十足,但为的是大明的将来。

乾清宫内气氛有些变化,乡贤大多只是地方大地主,但富商们都知道,皇帝既然要鼓励他们用货物去周围藩国“攻城拔寨”,自然会有一些部署安排。

所以他们在期待。

“过去,若为保家卫国,大明打下一些疆土之后都是要遣流官辛苦治理。远离大明,官员不愿;去了边陲,也多有作恶,因而往往功败垂成。”朱厚熜先说道,“将来,换一个思路。大明之内不再有三六九等,汉人夷人,其实也都是人。天朝王化,几千年来已不知归化了多少异族之人。”

“你们出去行商,也要记得这一点。经济大军和文化大军,是要把他们变成汉人。扶持心向大明的,让他们的日子也过得更好;打压私心权欲过甚的,让他们举步维艰。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大明周边,便都不再会为患了。”

“抬上来!”

朱厚熜一声吩咐,一面屏风被内臣们抬了出来,放在众人面前。

他们抬眼看去,只见那是一幅舆图。

这舆图,囊括天下,不只有大明。

朱厚熜环视望去,缓缓说道:“今日你们奉召入宫,便有了这个资格,参与寰宇千年未有之良机,谋万世不移之家国根基。朝廷要推行十年期大明盛世建设国债的事,你们自然已经听到风声。认筹者,便能随后入股两个新企业。”

他们还在盯着那屏风,只见上面从大明出发,如同两支大军一般。每一支大军出了边疆,又有数道箭头。

往西的那一路,直指西面,那仿佛是汉唐时的丝绸古路。往东的一支,既有转往东北、东面的,也有直指南面的。

“一曰陆上长城公司,一曰海上长城公司。”朱厚熜解释着,“这两家公司,皇明资产局、财税部一同占大股,国防部、礼交部、文教部都参与其事。你们参与,出钱出人出力,却不管事。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开路的,有将卒,有铳炮,有战船。据有要塞后,便设都护府,既为边市商站,也是外交礼教据点。”

“朕明里大军为开路先锋,随后便是你们各自的商行,通商路,售卖货物,采买原料,结交当地。”

短暂停顿之后,朱厚熜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若遇阻碍,域外之地,你们便能从这两家企业,雇佣将卒保护了。”

殿内众人,包括张孚敬他们都心头一震。

这是让商人也能借用军力?

是,只是借用。

朱厚熜思来想去,还是不能像西方那样,允许这些有胆子跨出国门的富商大族自行武装,后患太大了。

宣威的,只能是大明官方力量。用商业手段再行宣抚,才是允许他们主要办的事情。

但出门在外,危险常在。零星小事件,倒不影响大局。

用雇佣的方式,才有一根保险杠,至少拴住大明即将放出去的猛兽们。

大明要裁练精兵在即,也有许多兵卒需要分流。

如果他们有这个志向,那也是一个再就业出路。

这一天,乾清宫中的“经济会议”开了很久。

大明最杰出的这一批富商们,从皇帝嘴里很肯定地听说了许多地方、那里都有些什么物产。

比如西洋夷人传过来的,那满是黄金白银的新大陆。

比如那瓜哇岛的南面,竟还有一个庞大无垠的岛屿,上面有几乎就洒在地面上的煤和铁。

比如波斯人的沙漠里,有许多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的石油,陛下说这种东西将来比煤和铁还重要。这一点,是他和陶真人研究了很久的结论。

倒也不用如此强调,沈括自己也说了: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到中午时,赐宴之前,屏风被撤走了。

宴席摆好,朱厚熜举杯说道:“总理国务大臣、军务会议总参谋、数位尚书在此,你们须知这是大明继往开来、为华夏再立万世根基之无上功业!西洋夷人战船枪炮开道、商船随行,已经到了大明家门口。彼辈狂妄,竟有瓜分寰宇之念。俺答既远遁,朕着眼的,是千年未有变局之下这寰宇内的大争之世!”

“伐交频频,都是手段!以大明经济、文化大军,是为陆上、海上无形之新长城。朕悟新学,看重实务、实利,穷究物理、人理,不为好大喜功争霸寰宇,只为大明子孙万世得享安宁富裕!华夏子民虽安土重迁,却也从不惧开枝散叶!”

朱厚熜遥遥环绕一圈:“满饮此杯!这功业若有成,以将来大明疆域之大,家国之富,域内之稳,朕何吝王公侯伯?”

第413章 让大明王师脱胎换骨

在人人还在为一战封了四国公而咋舌的时候,大明天子说了这么一句。

而听这一句的对象包括了商人,这是什么含义?

这一刻,杨慎忽然理解了皇帝当初为什么要派越王为杨一清扶灵归葬,到黔国公府住上那么久。

皇帝心中的志向如此之广,这开枝散叶的说法,又岂是只为了鼓励臣民?

藩王藩王……将来,大明大约是要再如国初一般,当真是诸王实封外藩,以为屏障了。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