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607)

作者:冬三十娘


表面上,他还是替徽州海贸公司干活。在这边有了一个能与满剌加那边建立一条稳定商路的机会,当然要试一试。

汪直想要和满剌加那边联络得更紧密,就需要往来的商船频率更高。

现在还处于开拓期,他准备拉更多的人。因为大明与葡萄牙曾于屯门有过大战,皇明记海贸行自己其实是没有跑满剌加的。往那边跑的,以前是广东那边受雇于皇明记海贸行的民商,如今又多了一些。

汪直明白那皇明记海贸行里,也肯定有与南洋联络的外察事厂人。只不过,汪直是新人,又是小头目,外察事厂的规矩又是对上单线联络,他没那个权限。

等汪直又拜会了几家在这吉婆岛上的海商,得到的回复很无奈。

虽然是好事,但留在这边的都不是各家公司真正能做主的人,他们也需要来回请示:船是很贵的,满剌加也是很远的,去了还要带上货,很多都得安排好。

汪直回到了自家店铺时,仍旧皱着眉,随后就见店里坐着两个人。

不像是来谈买卖的,见到他之后仍旧稳坐在屋中的方桌旁,只拿锐利的眼神盯着他。

“二位是?”汪直先问了一句,随后看向留守店铺中的老三。

只见老三紧张地摇了摇头:“直哥,说等你回来再谈。”

“汪掌柜,我们兄弟二人有一笔关于鸟粪石的大买卖,那处巨岛广袤如中原一般,可否闭门详谈?”

说话的这个脸色黝黑,显然是风吹日晒漂洋过海才能有的沧桑。

而汪直闻言一凛,不动声色地说道:“哦?兄弟开门做生意,自是愿闻其详。老三,你先和老二、老四、老六他们去望海楼订好一桌酒席,我和这两位兄弟先谈谈再过去。”

支开了店铺里的其他人,汪直这才说道:“二位请到楼上,底下人不知道规矩,就让贵客在这里等着,二位还请见谅。”

“好说。”

在这岛上,如今兴建起来的一些店铺或住房,大多有两到三层,底下有高高的木桩或石桩。

汪直这店铺的二楼,既是他起居所在,也有会客的小房间,推窗可见海。

现在汪直上去之后,却先过去关了窗。

随后他才转身看着二人:“小弟也曾听闻,那巨岛似与中原不同。中原炎夏时,那巨岛却如寒冬。二位从何处听说那巨岛?”

那两人听了这些话,也就不再谨慎,而是都伸手入怀,各掏出一个牌子。

汪直看着那两面牌子,不由得瞳仁一缩。

左边这人手中牌子为象牙所制,只二字:外一。另一人,则是暗沉的铜牌,上面是外十三。

汪直顿时单膝跪地:“卑职王锃拜见厂督大人,拜见上官。”

“坐下说。”

看了看汪直之后,两人先坐在了一旁更精致的圆桌旁,汪直则先站在那说道:“卑职虽领了差使,尚无上官来指点如何行事,没想到是厂督亲至,实在惶恐。此前多有不敬,还望厂督……”

他话没说完,那人就挥了挥手:“在这海外为陛下办事,不搞这一套。我叫石宝,潜邸出身。他呢,你称呼海象,以后他就是你的上线。”

听说他是潜邸出身,汪直再抱了抱拳,随后也坐了下来:“厂督亲来,要卑职做什么,卑职这便去办。”

当日与赵俊这个锦衣卫岭南行走一同南下的石宝,在屯门海战后就此消失。

十年一晃过去,如今他出现在汪直面前,面容黝黑平平无奇。

石宝干脆地说道:“你是陛下钦命,入了南洋分厂,线头又指向满剌加,海象也是接到密令才从满剌加赶来。先说说你这边这月余的情况。”

汪直顿时先介绍了一番,随后道:“卑职惭愧,南澳县爵也只是传达陛下钦命,卑职只能先用自己的人,做些准备。”

石宝却点了点头:“很好,你再多发展一些商船南下更好。今天亲自来,也是让海象告诉你更多的下线和联络方式。本督也是接了令之后从外滇那边赶来的,接下来这一年,我都呆在这边。”

“有厂督教诲,卑职喜出望外!”

石宝却不苟言笑,一脸严肃:“既然今日刚好又拜访了一下那几家海商,明日你便再去。本督已经调了两条海船,备了许多丝绸瓷器和茶叶。海象会再调一条船,备好宝石、沉香、象牙等等。本督这里,再予你白银三千两。半月之内,你再拉上三五条船,一同去满剌加。外察事厂中,南澳县爵只知你身份。联络上南澳县爵后,你靠这些货,让他从速办好陛下交待的事。”

汪直心头一震。

阿方索毕竟离去多年,这次回去,首先还是要先获取信任。但现在要他从速办好,只怕光有这批从北面过去的货物利诱,还不够。

但这也是对汪直的考验。

“卑职领命!既已有三船,又有三千两银子,不需半月。五日内,卑职就和海象大人启程!”

“非常好!”石宝赞许地看着他,“海象在满剌加呆了六年多了,路上你们一同商议。交趾局势有变,这事越快越好。转告南澳县爵,清化会很好攻取,清化往南都会很空虚。”

汪直心头再震,朝廷又做了怎样的安排,让交趾腹地之外的清化以南会空虚起来?

“必尽心竭力,立功以报陛下与厂督信重之恩!”

“这话说得好。”石宝终于笑了,随后也说道,“这么多年来,你是陛下亲自钦点进入外厂的唯一一人,确实不能有负圣恩。海枭,得陛下另眼相看之人,如今无不名震宇内。你能成就怎样一番功业,本督也拭目以待。”

汪直不由得愕然,看着自己那上线海象眼中也没有掩饰的好奇、敬畏、羡慕,心头涌起难言的情绪。

如果石宝说的是真的,那还真让汪直意外。

皇帝另眼相看的都是些什么人?张孚敬、严嵩、夏言、唐顺之、俞大猷……

如今又多了一个汪直吗?

第377章 两京十六省

大明天子的目光投向了南洋,所以那里起了风。

但于大明本身而言,那里是无需多在意的。

八月是举办乡试的时间,士子们关心的是科途。

从嘉靖八年改了考纲、学制开始,今年只怕又是一个节点了。

在广东,虚岁已十七的海瑞也在备考,他在广州府中学的同学们忧心忡忡。

“这考制三年一改三年一改,到底要改到什么时候?”

“哎,今年只怕是容易中举的最后一年了……”

从礼部发下来的公文,大明诸省府县,小学、中学、大学的体系已经构建完成。从明年开始,各省乡试虽然依旧年年考,但由于新法全面推行以来新增的诸多官位已铨选满编,此后每年乡试正榜录取名额还会在省级布政使司调整方案中重新商定。

虽没说缩减名额,但谁都知道,因为推行新法而带来的新人通道在收窄。

或者说变化。

“大宗伯所言,这探索各省大学学位、学历制,探索乡试与诸省大学入学院试相结合,探索进士以外不同学历选才授职统一招考制度,是何意思?”

“报纸上不是说了吗?本来,中学凡四年,若期间考过了府试,便有生员出身,其后却开始有三条路了。一是以生员身份,从九品做起。二是直接考乡试。三是去参加大学的院试,过了便可入大学,学满五年考绩有成也是正榜举人。你们想想,这三年是什么情势?”

听到这个人的问题,却是海瑞开了口回答:“乡试年年有,大学并无多少人去。”

“汝贤所言正是!”那人一拍腿,“学满五年也是正榜举人,为何并无多少人愿去?不正因为每年乡试都能再去一试吗?”

另外一人就幽幽叹道:“只怕大国策会议之后就会有定论。我看呐,不仅每年的正榜名额会减少,还会对年龄、应试次数定一个槛!说白了,正榜是给天资过人的英才备的,那条路窄,但又直又快!可天下读书人,多半是中人之资,只能靠苦读。是连续考五年乡试仍不中正榜,还是去大学读满五年就有正榜举人出身,朝廷这次意在这些人。”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